[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广泛宿主的穿梭表达载体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90124.6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6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双江;张明江;姜成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74 | 分类号: | C12N15/74;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广泛 宿主 穿梭 表达 载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广泛宿主的穿梭表达载体。
背景技术
生物冶金是近二十年来冶金领域十分活跃的学科之一,已在铜、金、铀等金属的提取方面实现了工业应用。生物冶金是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金属矿物氧化、还原或络合分解,使金属离子进入溶液,进一步分离、富集、纯化而提取金属的技术。生物冶金与常规物理、化学选冶方法相比,具有过程简单、成本低、能耗低、对环境污染小等突出优点,特别适于贫矿、废矿、表外矿及难采、难选、难冶矿的堆浸和就地浸出。在当今资源需求量较大、易开发资源越来越紧缺、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微生物冶金技术的应用展现了特有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喜温嗜酸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广泛分布于硫化矿床、酸性矿水及土壤中,在细菌冶金、煤碳脱硫和含硫废水的处理、自然界的硫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它和铁氧化冶金微生物混合培养时,可以有效促进金属离子的溶出,从而提高冶金效率。因此,喜温嗜酸硫杆菌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冶金微生物。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菌存在生长缓慢、细胞得率低以及对冶金环境适应性差等缺点,严重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要充分发挥喜温嗜酸硫杆菌在生物冶金的功能,对其进行遗传改造势在必行。
为实现对喜温嗜酸硫杆菌的深入研究和功能改造,构建一个稳定而有效的遗传操作系统的平台是非常必要的。现有技术中所用的遗传操作系统接合频率大多在10-4以下,影响了喜温嗜酸硫杆菌的遗传操作效率(特别是敲除质粒的效率),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的遗传操作系统是相关学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广泛宿主的穿梭表达载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质粒,包括如下元件:复制原点oriV、复制蛋白Rep的编码基因、接合起点oriT、接合蛋白Mob的编码基因和外源基因表达盒;所述外源基因表达盒自上游至下游依次包括启动子、供外源基因插入的多克隆酶切位点(MCS)以及转录终止序列。
所述复制原点oriV如序列表的序列1自5’末端第2041至2530位核苷酸所示。
所述接合起点oriT如序列表的序列1自5’末端第4234至4235位核苷酸所示。
所述复制蛋白Rep由复制蛋白RepA、复制蛋白RepB和复制蛋白RepC组成。所述复制蛋白RepC的编码基因的反向互补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1自5’末端第81至755位核苷酸所示。所述复制蛋白RepB的编码基因如序列表的序列1自5’末端第6337至7425位核苷酸所示。所述复制蛋白RepA的编码基因的反向互补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1自5’末端第946至1803位核苷酸所示。
所述接合蛋白Mob由接合蛋白MobE、接合蛋白MobD、结合蛋白MobC、结合蛋白MobB和结合蛋白MobA组成。所述接合蛋白MobE的编码基因的反向互补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1自5’末端第2461至3105位核苷酸所示。所述接合蛋白MobD的编码基因的反向互补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1自5’末端第3065至3748位核苷酸所示。所述结合蛋白MobC的编码基因的反向互补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1自5’末端第3761至4159位核苷酸所示。所述结合蛋白MobB的编码基因如序列表的序列1自5’末端第4227至4739位核苷酸所示。所述结合蛋白MobA的编码基因如序列表的序列1自5’末端第4897至7425位核苷酸所示。
所述启动子具体可为连四硫酸盐水解酶基因tetH的启动子。所述连四硫酸盐水解酶基因tetH的启动子如序列表的序列3自5’末端第76至156位核苷酸所示。
所述转录终止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5自5’末端第51至100位核苷酸所示。
所述多酶切克隆位点(MCS)具体可如序列表的序列4所示。
所述质粒还可包括一个以上的筛选基因。所述筛选基因可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和/或链霉素筛选基因。所述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具体可如序列表的序列2自5’末端第469至1263位核苷酸所示。所述链霉素筛选基因(aadA基因)具体可如序列表的序列6自5’末端第132至950位核苷酸所示。
所述质粒具体可如序列表的序列7所示。
所述外源基因具体可如序列表的序列8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01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