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剥离强度、耐水解的湿式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7492.5 | 申请日: | 201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5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彪;武春余;惠坚强;吴兴保;田海英;刘永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安利聚氨酯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76 | 分类号: | C08G18/76;C08G18/66;C08G18/48;C08G18/42;C08G18/32;C08G18/12;C08L75/06;C08L75/0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吴启运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剥离 强度 耐水 聚氨酯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革用热塑性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高剥离强度、耐水解的湿式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聚氨酯树脂在合成革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服装,箱包,鞋,家具,汽车等多个领域,虽然革用聚氨酯树脂的发展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在国内却是处于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发展速度有逐渐加快的趋势。面对市场需求的逐渐加大对技术发展及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对于某些物性要求较高的领域,如鞋类等领域,对于剥离强度、耐水解等物性的要求较高,这就要求聚氨酯树脂具有相应的性质。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许多聚氨酯树脂,在剥离强度、耐水解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从而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存在一些缺陷。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高剥离强度、耐水解的湿式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聚氨酯树脂的剥离强度以及耐水解性能。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高剥离强度、耐水解的湿式聚氨酯树脂的原料构成为:
异氰酸酯;
多元醇化合物;
二元醇扩链剂;
有机锡类或有机铋类催化剂,用量为多元醇化合物质量的0.001-0.05%;
负催化剂磷酸,减缓和稳定反应,添加量为原料总质量的0-0.001%;
反应终止剂甲醇,添加量为原料总质量的0.005-0.015%;
助剂: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耐候稳定剂、防水分解剂、防粘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助剂总添加量为原料总质量的0.1-2%;
所述异氰酸酯中的异氰酸根与羟基的摩尔量之比为1-0.90:1;所述羟基为多元醇化合物和二元醇扩链剂中的羟基之和;
所述多元醇化合物和所述二元醇扩链剂的摩尔比为1:3-5。所述二醇扩链剂的添加量占原料总重量的l-10%。
所述异氰酸酯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所述多元醇化合物选自聚酯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与聚醚多元醇的质量比为1.3-2:1,其中耐水解多元醇占所述多元醇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不小于20%,以保证较强的耐水解性;所述聚酯多元醇选自普通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聚醚多元醇选自聚四氢呋喃多元醇和/或聚氧化丙烯多元醇;所述耐水解多元醇选自聚碳酸酯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普通聚酯多元醇主要是指己二酸系聚酯多元醇,如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元醇,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元醇等,普通聚酯多元醇的耐水解性能明显低于聚碳酸酯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等多元醇化合物。
所述二元醇扩链剂选自乙二醇、1,2-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若为两种时,两者的摩尔比例0.1:1~10:1。
所述多元醇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500-4000。
所述多元醇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2000。
所述抗氧化剂的添加量为原料总质量的0-0.3%。
本发明高剥离强度、耐水解的湿式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操作:
a、将10-20%的异氰酸酯、80-90%的多元醇化合物和抗氧化剂加入溶剂二甲基甲酰胺(DMF)中于75-85℃反应1-2h,链段规整的软段得以初步形成,反应液的固含量控制在40-50%;异氰酸酯中的异氰酸根与多元醇化合物中的羟基的摩尔量之比为0.80-0.90:1;抗氧化剂的添加量为原料总质量的0-0.1%;步骤a采用定量预聚的方法,形成结构相对规整的链段结构,对成革加工和稳定的高剥离强度起到关键作用;
b、向反应液中加入5-15%的多元醇化合物和15-30%的二元醇扩链剂,补加15-20%的异氰酸酯进行预聚反应,补加的异氰酸酯中异氰酸根与多元醇化合物中羟基的摩尔量之比为0.90-1.1:1,在催化剂的存在下于75-85℃反应1-3h得到预聚物,即形成软链段中嵌段部分硬段构成软硬段的增容效果,预聚物固含量通过补加DMF控制在45-60%,粘度控制在30000-70000cps/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安利聚氨酯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安利聚氨酯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74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终端密封用密封胶泥
- 下一篇:一种丙交酯的纯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