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非接触式手势控制终端设备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7215.4 | 申请日: | 201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3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丁强;李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接触 手势 控制 终端设备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非接触式手势控制终端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能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C)等智能终端上处理复杂多样的任务,例如阅读电子书,多媒体图片浏览、音乐和视频播放、网页浏览等,这就需要用户与移动智能终端之间进行频繁的信息交互,例如图片切换、缩小/放大,音乐和视频暂停、播放,音量大小调节,网页浏览的页面拖动等基本操作。
现有大部分智能终端上普遍采用触摸式手势识别进行输入,即通过触摸屏感应手指或手掌在触摸屏上的单点或多点接触和动作,并将其映射为相应操作指令。但这种输入手段要求用户必须用手在触摸屏上操作,对用户限制较多,人机交互体验不够自然。
相比于传统的触摸式手势操作,非接触式手势操作,特别是通过隔空的手部或上肢动作对移动智能终端进行控制的体验更加流畅自然,在用户不方便用手在屏幕上操作的场景下(厨房烹调、冬天户外等)可以为用户提供极大的方便。
现有的非接触式手势识别技术主要包括二维和三维光学图像识别等方法,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算法复杂度较高、功率消耗较大、对智能终端硬件配置有特殊要求等缺点,无法基于智能终端的现有硬件配置通过软件方式简单高效地实现非接触式手势对智能终端进行控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使用非接触式手势控制终端设备的方 法和装置,以实现在现有智能终端的硬件配置基础上,通过软件方式简单高效地实现非接触式手势对智能终端进行控制。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非接触式手势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光线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所述光线传感器在一定时间内根据光线强度变化输出的多个反映光线强度变化的光线强度信号,其中,所述光线强度变化由产生所述非接触式手势的操作物遮挡环境可见光产生;判断输出的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如果符合,则识别出与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所述非接触式手势;执行与识别出的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针对终端应用的控制操作。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光线传感器包括第一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挥动手势,其中,所述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单向挥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光线传感器包括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向右挥动手势,所述向右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左向右挥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在第二预定时间内,识别出与第一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然后第二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其中,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在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的左边。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光线传感器包括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向左挥动手势,所述向左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右向左挥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在第二预定时间内,识别出与第二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 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然后第一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其中,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在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的左边。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当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多个光线传感器时,任意两个相邻的光线传感器的安放位置的水平距离相等,且所述水平距离最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72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层面料
- 下一篇:双摇杆摆块七杆提花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