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酸雾回收净化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87111.3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9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宋书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亿博制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68;B01D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 代理人: | 朱红星 |
地址: | 300383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净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雾回收净化方法,特别是一种工业酸雾回收净化方法,适用于酸洗生产线工业酸雾回收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酸雾主要产生于化工、电子、冶金、电镀、纺织(化纤)、机械制造等行业的用酸过程中,如制酸、酸洗、电镀、电解、酸蓄电池充电等。另外,在一些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也会使用到不同的酸。因为这些用酸工艺过程中使用的往往是多种酸的混合物,所以排放出的废气也大多是多种酸雾的混合。酸雾的形成机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酸液表面蒸发,酸分子进入空气,与空气中的水分凝并而形成雾滴;另一种是酸溶液内有化学反应,形成气泡上浮到液面后爆破,将液滴带出。另外,伴随酸雾排放过程不可避免地会有呈分子态的酸性气态污染物如SO2和NOX等的排放,所以其排放过程和排放物成分比较复杂。
在工业生产中,需要用盐酸清洗钢材表面的氧化物,盐酸经过加热在循环流动时产生酸雾,酸雾由HCI气体和水蒸气组成,通常酸雾经过集雾器进入净化塔洗涤吸收后,通过排雾风机经烟囱排放到大气,吸收酸雾形成的含酸废水排放到废水处理站。原回收工艺存在的缺点是:洗涤吸收酸雾的喷淋水,需投放NaOH量过大;洗涤吸收的喷淋水投放NaOH后仍呈较强的酸性,含酸废水排放到废水处理站还需二次投放NaOH中和处理,原有方法既浪费了酸洗溶液又加大了废水处理成本;经过净化塔排放的雾气HCI含量超标。其不足之处是:酸雾净化过程酸耗高,运行成本高,而且排放不达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使酸雾净化充分、回收率高、设备负荷小、运行成本低、排放达标的酸雾回收净化方法。该方法设计合理,方法可靠,回收净化效果显著,节能减排。
一种酸雾回收净化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骤进行:
在排雾风机4的作用下,酸洗装置1中的酸雾由集雾器2收集;经收集的酸雾进入冷凝器5(温度约15~25℃),大部分酸雾冷凝成液态酸;再进入液滴分离器6进行汽液分离(液滴滴径≥0.01mm均可进行分离);分离下来的酸液进入储酸罐7储存,以备重新配置酸液;液滴分离后剩余小部分酸雾进入净化塔3,酸雾在净化塔内通过和PH﹦10~16的NaOH的喷淋水发生中和反应从而被洗涤(通过两次洗涤)、吸收、净化(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剩余的废气通过烟囱9排放到大气。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
(1)本发明对原流程进行了改进,流程中增加冷凝器和液滴分离器,酸雾充分净化。
(2)通过对HCI雾气的回收,实现了回收冷凝酸液,降低了盐酸消耗12%。
(3)减轻了净化塔的负荷,降低了80%NaOH的投放量,酸雾净化充分,排放到大气的废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一种酸雾回收净化方法设计工艺流程合理,方法可靠,效果良好,而且达到节能降耗环保的双重效果,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酸雾回收净化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为原酸雾回收净化装备方框图:
图1说明:酸洗装置1、集雾器2、冷凝器3、液滴分离器4、净化塔5、排雾风机6、烟囱7、储酸罐8、废水处理站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发明的实施,提供下述制备方法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解释、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所用试剂均有市售。
实施例1
原回收工艺:
酸洗装置1中的酸雾由集雾器2收集,酸雾直接进入净化塔3,酸雾经过净化废气通过排雾风机4,经烟囱5排入大气,净化塔喷淋废水排入废水处理站。实施例1工艺简单,净化效果差、消耗高、排放不达标。
实施例2
酸洗装置1中的酸雾由集雾器2收集;经收集的酸雾进入冷凝器3,大部分酸雾冷凝成液态酸;再进入液滴分离器4进行汽液分离;分离下来的酸液进入储酸罐8储存,以备重新配置酸液;液滴分离后剩余小部分酸雾进入净化塔5,酸雾在塔内通过和PH﹦10呈碱性的喷淋水发生中和反应从而被洗涤、吸收、净化,净化塔内的喷淋废水流入废水处理站;剩余的废气通过烟囱7高空排放。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亿博制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亿博制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71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单相多表位托盘装置
- 下一篇:一种过热蒸汽木材干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