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BBU、RRU及其数据传输方法和无线接入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210387096.2 | 申请日: | 2012-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1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 发明(设计)人: | 卿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28/16 | 分类号: | H04W28/16;H04W88/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bu rru 及其 数据传输 方法 无线 接入 系统 | ||
一种BBU、RRU及其数据传输方法和无线接入系统。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BBU将其基带处理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交由RRU进行,基于上述创新机制,BBU和RRU之间传输的数据量大大减少,从而可以用IP网络来传输BBU和RRU之间的数据,同时,BBU集成度提高,可以处理更多小区的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BBU、RRU及其数据传输方法和无线接入系统。
背景技术
在3G与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无线接入网络中,普遍使用的是BBU(Base Band Unit,基带单元)与RRU(Radio Remote Unit,无线远端单元)分离的分布式基站架构,如图1所示,其中BBU负责所有L1(Layer1,层1)、L2(Layer2,层2)、L3(Layer3,层3)的处理,包括高层数据传输、调度以及基带信号处理等,RRU主要进行信号的上下变频、功放、滤波、中射频信号的转换。BBU通常集中布放在机房,RRU则布放在远端(靠近天线),一个BBU可以连接多个RRU,BBU与RRU之间采用点对点的光纤进行连接,BBU与RRU之间标准的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通用公共无线接口)接口进行基带数据的传输。
BBU与RRU具体的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BBU中要完成L1、L2、L3全部数据面与控制面的处理,然后再将基带信号通过CPRI接口传输到RRU。BBU与RRU之间都是直接传输的基带I/Q数据,由于基带数据量巨大,这对传输的要求很高,现有方案中BBU与RRU之间采用光纤直连。
按照现有的BBU,RRU功能模块划分,BBU和RRU之间采用光纤拉远的设计,BBU与RRU之间传输的基带信号,这种方式的优点是RRU部署灵活,小区之间隔离度较好,但是每个RRU与BBU之间都需要拉一条光纤,增加了布网的成本,基站BBU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互传也十分不便。
另一方面由于基带信号的数据量巨大,随着天线数和系统带宽的不断增加,传输的基带信号数据量也成倍的增加,这对传统的BBU+RRU无线网络架构提出了挑战。以一个20M,4天线的LTE小区为例,如果IQ数据都按照16bit进行量化,单路小区的基带数据量就会达到2048*15*16bit*2IQ*4channel=3.9Gbps。
按照现有的CPRI协议,BBU与RRU之间传输的基带数据速率是恒定的,也就是说即使当基站的负载很小时,BBU与RRU之间也必须保持高速的数据传输速率,对于夜间话务量很小的时刻现有的方案显然也造成了传输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BBU、RRU及其数据传输方法和无线接入系统,以期减少BBU与RRU之间传输的数据量。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无线接入系统,所述无线接入系统包括BBU和RRU,所述方法包括:所述BBU将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处理为各下行物理信道数据,并将所述各下行物理信道数据传输至所述RRU;所述BBU接收到所述RRU传输的各上行物理信道数据时,将所述各上行物理信道数据处理为上行数据。
其中,所述各下行物理信道数据包括:下行共享信道数据、下行控制信道数据和广播信道数据;所述各上行物理信道数据包括:上行共享信道数据、上行控制信道数据、随机接入信道数据和/或上行共享信道随路信令。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BBU将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处理为各下行物理信道数据,并将所述各下行物理信道数据传输至所述RRU,包括:所述BBU对所述待传输的下行数据进行调度处理,生成所述下行共享信道数据和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数据;所述BBU对小区公共信息进行处理,生成所述广播信道数据;所述BBU将所述下行共享信道数据、下行控制信道数据和广播信道数据传输至所述RR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70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联阀对比流体输送系统
- 下一篇:一种小型化层叠陶瓷电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