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87066.1 | 申请日: | 201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7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姜波;黄玉东;潘海涛;方飞;吴婷;曾天佑;王慧莲;佟晓楠;费飞飞;宋元军;刘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杨立超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炭 吸附 装置 | ||
1.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装置包括气体导入管(1)、气体流量控制阀(2)、填充有活性炭的吸附柱(3)、箱体(4)、气体导出管(6)、收集器(7)、吹风机(8)、真空泵(9)和开关10,所述填充有活性炭的吸附柱(3)、收集器(7)和真空泵(9)均置于箱体(4)内且分别与箱体(4)可拆卸连接,开关(10)安装在箱体(4)的外侧壁上,所述开关(10)用于控制真空泵(9)的启停,气体导入管(1)处设置有吹风机(8),吹风机(8)的吹风口朝向气体导入管(1),气体导入管(1)的一端用于与反应装置(12)连通,气体导入管(1)的另一端与气体流量控制阀(2)的气体入口连通,气体流量控制阀(2)的气体出口与填充有活性炭的吸附柱(3)的气体入口(3-1)连通,填充有活性炭的吸附柱(3)的气体出(3-2)与气体导出管(6)的一端连通,气体导出管(6)的另一端与收集器(7)连通,收集器(7)与真空泵(9)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有活性炭的吸附柱(3)由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或聚苯乙烯中的其中一种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装置还包括支架(5),支架(5)设置在箱体(4)的内侧壁上,填充有活性炭的吸附柱(3)通过支架(5)支撑且与箱体(4)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四个脚轮(11),四个脚轮(11)安装在箱体(4)的底部,所述的四个脚轮(11)均为万向脚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器(7)为玻璃收集瓶或塑料收集瓶。
6.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装置包括气体导入管(1)、气体流量控制阀(2)、箱体(4)、气体导出管(6)、收集器(7)、吹风机(8)、真空泵(9)、开关(10)、至少一根连接管(13)和相串联设置的至少两个填充有活性炭的吸附柱(3),相邻两个填充有活性炭的吸附柱(3)通过连接管(13)串接连通,所述收集器(7)、真空泵(9)和至少两个填充有活性炭的吸附柱(3)均置于箱体(4)内且分别与箱体(4)可拆卸连接,开关(10)安装在箱体(4)的外侧壁上,所述开关(13)用于控制真空泵(9)的启停,气体导入管(1)处设置有吹风机(8),吹风机(8)的吹风口朝向气体导入管(1),气体导入管(1)的一端用于与反应装置(12)连通,气体导入管(1)的另一端与气体流量控制阀(2)的气体入口连通,气体流量控制阀(2)的气体出口和与所述气体流量控制阀(2)相邻的填充有活性炭的吸附柱(3)的气体入口(3-1)连通,气体导出管(6)的一端和与所述气体导出管(6)相邻的填充有活性炭的吸附柱(3)的气体出(3-2)连通,气体导出管(6)的另一端与收集器(7)连通,收集器(7)与真空泵(9)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填充有活性炭的吸附柱(3)均由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或聚苯乙烯中的其中一种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装置还包括支架(5),支架(5)设置在箱体(4)的内侧壁上,至少两个填充有活性炭的吸附柱(3)均通过支架(5)支撑且与箱体(4)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装置还包括四个脚轮(11),四个脚轮(11)安装在箱体(4)的底部,所述四个脚轮(11)均为万向脚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器(7)为玻璃收集瓶或塑料收集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706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