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IP终端编解码自适应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6995.0 | 申请日: | 201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12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亚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秦力军 |
地址: | 572000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端 编解码能力 编解码 自适应处理 自适应 对端 多媒体处理 结果发送 视频通讯 双方协商 通话效果 通信效果 信道控制 码流 检测 流通 交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IP终端编解码自适应的方法及装置,涉及多媒体处理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本端建立和对端的SIP会话后,获取本端和对端的编解码能力;当本端检测到SIP会话建立时双方协商的编解码能力不适应当前的码流通讯时,本端进行编解码自适应处理;本端将其编解码自适应处理结果发送至对端,以供对端进行编解码能力的相应调整。本发明避免了媒体重新交换流程对视频通讯的影响,并且通过RTCP信道控制RTP信道的码流也比通过SIP信令更加便捷,减少了编解码能力变化对通话效果的影响,达到了最佳的通信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会议电视终端多媒体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会话发起协议SIP通讯过程中实时改变编解码状态,以实现最佳通讯效果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视讯应用的大众化,IETF组织在1999年提出了相对于H.323而言更为简单、自由的SIP协议。它的应用目标是基于Internet环境,实现数据、音视频实时通讯,特别是通过Internet将视频通讯这种应用引入到千家万户,真正体现大众化。SIP在实现视频通信时,需要使用会话描述协议SDP描述此次会话使用的媒体集合。SIP采用SDP基本的offer/answer模型完成终端多媒体能力的协商。在offer中终端将自身的视频通信能力、视频传输机制、语音通信能力,语音传输机制发送给被叫终端,被叫终端根据自身的视音频通信能力,从offer中选取视音频能力,在answer中放入选取的视音频能力和自身的视音频传输机制来响应offer完成能力协商。
随着视频会议的发展,SDP中的音、视频能力越来越多,offer提供多种音、视频能力,answer方根据自己的编解码能力和对方的编解能力回复对方多种音、视频编解码能力。双方根据协商出的编解码能力选择出一种发送给对方。如果一方在通信过程中编解码能力发生变化时,要重新进行能力协商,以新的能力进行通讯。因此,有必要实现对接收码流进行监测,根据接收码流的负载类型实时进行解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IP终端编解码自适应的方法及装置,通过对每个媒体信道的灵活码流的控制,实现最佳通信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SIP终端编解码自适应的方法,包括:
本端建立和对端的SIP会话后,获取本端和对端的编解码能力;
当本端检测到SIP会话建立时双方协商的编解码能力不适应当前的码流通讯时,本端进行编解码自适应处理;
本端将其编解码自适应处理结果发送至对端,以供对端进行编解码能力的相应调整。
优选地,本端通过提取本端和对端的每个实时传输协议RTP信道的编解码格式及信道码流的负载类型,获得本端和对端的编解码能力。
优选地,本端根据对端解码能力,动态调整本端编码格式,并将调整后的本端编码格式发送至对端。
优选地,对端根据收到的所述本端编码格式,调整其解码能力,并更新本端编码能力。
优选地,本端根据其解码能力,得到待调整的对端编码格式,并将所述对端编码格式发送至对端,以供对端调整对端编码能力。
优选地,对端根据收到的所述对端编码格式,调整其编码能力,并将所述编码能力发送至本端,以供本端更新对端编解码能力。
优选地,利用RTP信道对应的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信道将本端编码格式或对端编码格式发送至对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SIP终端编解码自适应的装置,包括:
信道编解码参数配置模块,用于在建立和对端的SIP会话后,获取本端和对端的编解码能力;
码流动态监测模块,用于在检测到SIP会话建立时双方协商的编解码能力不适应当前的码流通讯时,进行编解码自适应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亚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三亚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69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