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催化剂再生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385902.2 | 申请日: | 2012-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1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 发明(设计)人: | 许友好;王新;龚剑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01J38/34 | 分类号: | B01J38/34;B01J29/9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二氧化碳 排放 催化剂 再生 方法 | ||
1.一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催化剂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同轴式两段逆流的再生装置型式,第一再生器、第二再生器同轴布置,第二再生器位于第一再生器下方,第一再生器、第二再生器均为湍流床操作,该方法包括:
(1)来自催化裂化装置汽提段的带炭催化剂先在第一再生器中采用纯氧气体再生,发生焦炭燃烧反应,第一再生器的烧焦比例为55-70%;
(2)从第一再生器下部出来的半再生催化剂经半再生催化剂管进入第二再生器,在第二再生器底部进一步补充纯氧气体,使不完全再生的催化剂在密相床层中进一步烧焦、完全再生,第二再生器的烧焦比例为30-45%;
(3)第二再生器设置取热器,热的催化剂从第一再生器进入取热器,冷却后返回第二再生器,以控制第二再生器密相床层的温度不超过750℃;
(4)从第二再生器底部补充循环烟气,保持从再生器旋风分离系统出来的烟气中的氧气浓度不低于30%,第二再生器烟气经其顶部大孔分布板进入第一再生器,烟气中的氧继续用于烧焦;
(5)烟气经旋风分离器分离后进入烟气能量回收系统,随后进入二氧化碳分离系统,分离二氧化碳后捕集,从再生器出来的再生催化剂直接返回反应器循环使用。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再生器的操作条件为:温度550-720℃,催化剂平均停留时间为1.0-5.0分钟,气体表观线速度为0.6-1.0m/s。
3.按照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再生器的操作条件为:催化剂平均停留时间为1.0-4.0分钟,气体表观线速度为0.6-0.9m/s。
4.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再生器的操作条件为:温度580-700℃,催化剂平均停留时间为1.0-4.0分钟,气体表观线速度为0.6-1.0m/s。
5.按照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再生器的操作条件为:催化剂平均停留时间为1.0-3.0分钟,气体表观线速度为0.7-0.9m/s。
6.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所述取热器为内取热器或/和外取热器,取热器为一个或多个。
7.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控制密相床层的温度不超过720℃。
8.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所述烟气中的氧气浓度不低于40%。
9.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催化剂包括沸石、无机氧化物和任选的粘土,各组分分别占催化剂总重量为:沸石1重%-50重%、无机氧化物5重%-99重%、粘土0重%-70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590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