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具顶出结构及其施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5633.X | 申请日: | 201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6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赵利宁;盛希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114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结构 及其 施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顶出结构,特别是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及其施用方法。
背景技术
模具为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拉伸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在成型模件的卸料过程中,通常依靠顶出结构的作用实现。现有顶出结构的圆顶杆或扁顶杆等顶出部件直接顶在产品下面进行作用,由此顶出部件会接触参与注塑成型过程,进而会对模件产品造成以下缺陷:
1.模件产品因成型过程与顶出部件相接触,故在接触部位会出现拼接线痕迹,造成产品表面质量的降低,影响产品品质;
2.因注塑成型过程中相接触,故顶出部件不能由模件产品的弯曲变形区域进行顶出作用,进而限制了顶出结构的灵活性,以及增加特殊结构模件产品的卸料难度,同时降低工作效率。
故根据上述技术问题及缺陷,急需尽快研究发明一种能够显著提升产品表面质量,同时便于产品由任意部位的表面进行顶出脱料的顶出结构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设置使得作为顶出部件的顶杆不参与注塑成型,仅执行顶出卸料动作,从而避免注塑过程中因成型模件与顶出部件的直接接触,造成模件表面产生拼接线;同时可由模件任意部位相顶出接触的模具顶出结构及其施用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包括型腔、型芯、滑块或者斜顶、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与型芯的两侧安设滑块或者斜顶,所述型腔、型芯及左右的滑块或者斜顶通过合模形成全封闭式的中空模腔,所述滑块或者斜顶的下方设置用于顶出模件的顶杆,所述顶杆的顶端与上述滑块或者斜顶的底面相距避空间隙。
本模具顶出结构中的顶杆通常分为圆顶、扁顶及方顶。本实施例中对应模件结构对称设置两根扁顶,且每根扁顶经过上升移动能够抵靠模件的一侧倒扣边沿。扁顶的厚度大于倒扣边沿的厚度,由此在相接触的强行顶出过程中,模件不会从扁顶接触端处滑脱。扁顶采用刚性材料制成,从而在强行顶出作用时提供可靠的支撑硬度,确保顶出卸料的成功率。通过位于左右的两根扁顶的同步上顶作用,使得注塑成型的模件能够沿竖直方向由型芯上方平稳顶出脱离。左右两侧的滑块或者斜顶能由底侧环形拼贴于型芯的周壁,从而圈围形成封闭的中空模腔。
在上述的模具顶出结构中,所述滑块或者斜顶具有封底部,所述封底部与型芯的外周壁贴合形成中空模腔的底部封闭结构,所述顶杆的顶端正对于上述封底部的底面下方。
在上述的模具顶出结构中,所述滑块或者斜顶的底面位于封底部处开设凹槽,所述顶杆的顶端嵌入上述凹槽中。通过封底部与型芯的外周壁形成环形贴合,由此成为中空模腔的封底;同时封底部隔挡顶杆伸入中空模腔,在注塑成型时,使得顶杆不与模件接触。
在上述的模具顶出结构中,所述顶杆的顶端头部为平面端。
在上述的模具顶出结构中,所述顶杆的顶端头部为下凹弧面端。下凹弧面端的弧度大于与模件接触部分的弧度,由此防止在相接触的顶出过程中模件被顶杆的棱边卡伤。
在上述的模具顶出结构中,所述顶杆的顶端头部为上凸弧面端。上凸弧面端的弧度小于与模件接触部分的弧度,由此防止在相接触的顶出过程中模件被顶杆的棱边卡伤。
在上述的模具顶出结构中,所述滑块或者斜顶固连有能够驱动其进行合模或者分模的动力装置。通常滑块上插设连接斜导柱,当动静模打开带动斜导柱拨动滑块向外侧平移分离。根据所注塑不同形状的模件,也可以采用油缸或马达等其它类型的动力装置来驱动滑块或者斜顶等其它侧抽结构。
一种模具顶出结构的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顺序的步骤:
(1)合模:将型芯定设于支架上,动力装置驱动滑块或者斜顶由左右两侧平移聚拢,直至与型芯贴合形成中空模腔的封底,型腔由顶侧盖设贴合滑块或者斜顶形成中空模腔的封顶;
(2)注塑成型:向中空模腔内注塑成型模件;
(3)分模:待模件成型后,移除顶部的型腔,动力装置驱动滑块或者斜顶由左右两侧外移分离;
(4)顶出:模件套设于型芯上,位于下方的顶杆端部与模件底部之间存设隔离间隙,顶杆沿竖直方向上升,首先上顶通过隔离间隙完成初段的空行程,而后抵触模件的底部施力上顶完成中段行程,使模件发生弹性变形欲脱离型芯,持续上顶完成末段行程,直至最后模件由顶侧完全被顶出,并模件恢复弹性形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56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捷的割管托料装置
- 下一篇: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