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热罩及其用于进行耐热导线带电作业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385299.8 | 申请日: | 2012-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4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 发明(设计)人: | 周炳凌;王勇;宫衍平;王永强;沈民;刘凯;刘庭;肖宾;彭勇;苏梓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朱戈胜;蒋家华 |
| 地址: | 21001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热 及其 用于 进行 耐热 导线 带电作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热罩及其用于进行耐热导线带电作业的方法。
背景技术
耐热导线具有通流能力大的特点,应用于架空输电线路可以大幅提高其输送容量。目前我国输电线路使用的耐热导线的最高运行温度可达240摄氏度。
当采用耐热导线的输电线路出现绝缘子破损、导线磨损等缺陷时,由于线路输送容量较大,一般不允许进行停电检修作业,因此,带电作业对保证耐热导线的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常规导线的输电线路,导线的最高运行温度不超过70摄氏度,带电作业时,作业人员无需考虑隔热防护。而对于耐热导线的输电线路,导线的最高运行温度可到240摄氏度,需要采用隔热防护,以防止作业人员受到高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热罩,用于耐热导线的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时对作业人员进行隔热防护,防止作业人员受到高温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隔热罩,包括截面为“U”形的隔热罩主体和设置在隔热罩主体两端内壁上一对“U”形的挂钩,所述的挂钩下端连接绝缘手柄。隔热罩在高温导线与作业人员之间形成有效的隔离,避免作业人员与高温导线直接接触,防止高温导线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挂钩与绝缘手柄通过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与作业人员穿戴的屏蔽服由电位转移线连接,使作业人员与导线保持等电位,防止电位差对人体的造成伤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杆上设有接线柱。设置接线柱方便电位转移线与连接杆的连接,可操作性更强。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挂钩由螺栓设置在隔热罩主体上。螺栓连接的方式便于拆卸和更换隔热罩的零部件,且连接稳定性好,安全性能更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隔热罩进行耐热导线带电作业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可以较方便的在耐热导线温度高达240摄氏度时对其进行带电作业。
本发明采用隔热罩进行耐热导线带电作业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作业人员穿戴屏蔽服;
2)用电位转移线连接屏蔽服与隔热罩;
3)作业人员通过绝缘运载工具接近耐热导线;
4)将隔热罩放置在耐热导线上,使人体与耐热导线形成等电位;
5)电位转移后,作业人员倚靠隔热罩进行带电作业。
本发明采用隔热罩进行耐热导线带电作业的方法的运用步骤少且容易实施,作业人员可以不用在学习作业程序上花费太多时间。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作业人员在作业时与耐热导线保持10厘米以上的距离。作业人员与导线保持不少于10厘米的距离,安全性更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输电线路耐热导线带电作业时对作业人员进行隔热防护,防止作业人员受到高温的影响,保持作业人员与高温导线间的电位相等,其间电位差为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本发明结构简单,安全性能好。本发明采用隔热罩进行耐热导线带电作业的方法操作简单,节省学习作业程序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用于耐热导线带电作业的隔热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P向视图。
图3是本发明用于耐热导线带电作业的隔热罩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向视图。
图中:1、隔热罩主体;2、挂钩;3、连接杆;4、绝缘手柄;5、接线柱;6、螺栓;7、耐热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隔热罩,包括截面为“U”形的隔热罩主体1和一对分别由螺栓6固定设置在隔热罩主体1两端内壁上一对“U”形的挂钩2,所述的挂钩2下端通过连接杆3连接绝缘手柄4,所述的连接杆3上设有接线柱5。
当带电作业人员需要在温度较高的220kV输电线路耐热导线7上进行等电位作业时,作业人员穿戴全套屏蔽服携带隔热罩,屏蔽服与隔热罩的接线柱5通过电位转移线连接。作业人员通过绝缘运载工具接近高温导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未经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52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