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器类通信终端的接入方法及基站、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5114.3 | 申请日: | 201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7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姜戬;吴群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06 | 分类号: | H04W48/06;H04W7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苏培华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 通信 终端 接入 方法 基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器类通信终端的接入方法及基站、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机器类型通信(MTC,Machine-TypeCommunication)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MTC通信技术综合了数据采集、远程监控、电信和信息技术,可使业务流程自动化,集成公司资讯科技(IT)系统和非IT设备的实时状态,并创造了增值服务。在MTC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称为MTC终端。
随着MTC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将会有大量的MTC终端添加到MTC通信系统中,如果不对MTC终端的接入操作进行优化,无疑将会影响无线网络的性能。
随机接入是无线通信中的一个基本功能,MTC网络中的终端数量众多,大量的MTC终端同时进行随机接入的时候,势必会对网络产生巨大的冲击,致使网络的资源不够用,大量的MTC终端接入会失败;而且,基站由于大量的信令冲击,会造成死机或者网络负荷变重,使网络产生拥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器类通信MTC终端的接入方法及基站、终端,以解决MTC终端大量随机接入,导致基站信令负荷过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类通信终端的接入方法,包括:
机器类通信MTC终端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消息1;
所述MTC终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根据所述随机接入消息1生成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2,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2中包含至少两组MTC终端的随机接入响应,且每组的随机接入响应中包含该组至少一个MTC终端的随机接入响应;
当所述MTC终端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2中匹配到与所述MTC终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时,向所述基站发送随机接入消息3,所述随机接入消息3以所述MTC终端所属的组ID进行标识;
所述MTC终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与所述随机接入消息3中所述MTC终端所属组ID对应的冲突解决消息4,并根据所述冲突解决消息4中包含的用于指示该组中允许接入的MTC终端的信息确定是否接入所述基站。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机器类通信终端,包括:
消息1发送模块,用于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消息1;
消息2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根据所述随机接入消息1生成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2,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2中包含至少两组MTC终端的随机接入响应,且每组的随机接入响应中包含该组至少一个MTC终端的随机接入响应;
消息3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MTC终端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2中匹配到与所述MTC终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时,向所述基站发送随机接入消息3,所述随机接入消息3以所述MTC终端所属的组ID进行标识;
消息4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与所述随机接入消息3中所述MTC终端所属组ID对应的冲突解决消息4,并根据所述冲突解决消息4中包含的用于指示该组中允许接入的MTC终端的信息确定是否接入所述基站。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机器类通信基站,包括:
消息1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消息1;
消息2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根据所述随机接入消息1生成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2,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2中包含至少两组MTC终端的随机接入响应,且每组的随机接入响应中包含该组至少一个MTC终端的随机接入响应;
消息3接收模块,用于当所述MTC终端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2中匹配到与所述MTC终端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时,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消息3,所述随机接入消息3以所述MTC终端所属的组ID进行标识;
消息4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与所述随机接入消息3中所述MTC终端所属组ID对应的冲突解决消息4,并根据所述冲突解决消息4中包含的用于指示该组中允许接入的MTC终端的信息确定是否接入所述基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51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