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防水型混凝土散水结构的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384886.5 | 申请日: | 2012-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2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 发明(设计)人: | 何强;胡昌元;李茂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31/00 | 分类号: | E02D31/00;E02D29/16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金亭 | 
| 地址: | 45000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 混凝土 散水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自防水型混凝土散水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常规混凝土散水结构2通常是在外墙外保温饰面结构施工完成后,在回填土层1上浇筑形成的,伸缩变形缝设置在散水2与饰面结构3之间,采用弹性材料进行柔性连接,并用嵌缝油膏4嵌缝。在嵌缝油膏老化后,雨水就会从散水与墙根间的变形缝渗漏并冲刷散水下的土体、墙根处的保温和回填土层,并引发它们的不均匀沉降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自防水型混凝土散水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该方法施工的散水能够有效防止水体从墙根处渗入,保护墙体和散水免遭因渗水导致的破坏。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防水型混凝土散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在完成结构外墙的外保温层和墙底部回填土层的施工后,在外墙饰面结构施工完成前,在外保温层的外侧面和回填土层上整体浇筑散水基层,散水基层包括浇筑在外保温层外侧面上的向上返起的翻边部分和浇筑在回填土层上的平面部分,散水基层的断面呈横卧的“7”字形;二)完成外墙的饰面结构施工,并将散水基层的翻边部分掩盖在其内部;三)在散水基层的平面部分上浇筑散水面层。
所述步骤一)中的饰面结构为非幕墙结构;在施工所述步骤二)时,使饰面结构外侧底部收口位于散水基层的平面部分之上,内侧底部收口位于散水基层的翻边部分之上;在施工所述步骤三)时,在散水面层与饰面结构的外侧面之间预留伸缩变形缝。
在伸缩变形缝内塞装弹性材料,使饰面结构与散水面层形成柔性连接,并在伸缩变形缝上部用防水嵌缝油膏密封。
所述散水基层的翻边部分的外侧面与饰面结构的底部内侧面形成斜面搭接。
所述步骤一)中的饰面结构为幕墙结构,且其幕墙装饰板为直接接地结构;在施工所述步骤三)时,使散水面层位于幕墙装饰板之下,并在幕墙装饰板和散水面层之间预留变形平缝。
在幕墙装饰板和散水面层之间的变形平缝内塞填防水嵌缝材料。
所述步骤一)中的饰面结构为幕墙结构,且其幕墙装饰板设有内凹踢脚板;在施工所述步骤二)时,先将踢脚板固定在散水基层的翻边部分外侧;然后再完成幕墙装饰板的施工,将散水基层的翻边部分的上端部和踢脚板的上端部挡在幕墙装饰板的下端部之后,将散水基层的翻边部分掩盖在幕墙结构的内部;并在幕墙装饰板和踢脚板之间留有变形缝。
在施工所述步骤三)时,将散水面层的内侧与踢脚板的底部外侧筑成一体。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在外墙外保温层的外侧面和墙底部回填土层上采用整体浇筑成型“7”字形散水基层混凝土结构,能实现散水的自防水功能,能防止室外地面水体顺墙根渗漏冲刷散水基层下的土体,杜绝因土体流失引发的散水不均匀沉降坍塌现象。2)地面水体不能顺墙根渗漏,可保持外墙在室外地坪以下的保温层和防潮层处于相对干燥的环境中,减少冬天冻融关系对保温层和防水层的影响。3)“7”字形散水基层的翻边部分与平面部分整体浇筑成型,翻边部分能发挥上反梁的作用,增强散水结构抗断裂能力和整体强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在散水靠墙端设计一道向上返起一定高度的基层翻边部分,防止雨水渗漏冲刷土体,能够实现散水的自防水功能,保证散水的防护功能。本发明依靠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和翻边部分构造特性,能有效阻止水体从散水与外墙墙根间的变形缝渗漏进入墙根土体,并且本发明施工技术简单,造价低廉但实际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适用于所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散水细部设计和制作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2,饰面结构3为非幕墙结构的普通外墙,用于该墙体的自防水型混凝土散水结构的施工方法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48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苹果表面缺陷检测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供水管道阀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