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充电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83103.1 | 申请日: | 2012-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5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白文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10/46 | 分类号: | H01M10/46;H02J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70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充电电池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电池。
(二)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ireless charge technology)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或磁场耦合共振原理在充电器与电子设备之间的非接触式传输电能的技术。通常无线充电器端的LC振荡电路(发射线圈与谐振电容)和电子设备端的LC振荡电路(接收线圈与谐振电容)之间形成高频谐振电磁场,实现电能高效传输。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就是解决传统的电池充电方式单一,线路复杂,充电复杂而设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无线充电电池,包括封装外壳、封装外壳内的电芯外壳和控制电路板、所述电芯外壳内的电芯,所述封装外壳内设有电感线圈。
如上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外壳与所述电感线圈之间设有电磁屏蔽层。
如上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为锂离子电芯、铅酸电芯、镍镉电芯、镍氢电芯,聚合物电芯中的任一种。
如上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线圈可以为利兹线绕制成的单层电感线圈。
如上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外壳的材质为铁氧体软磁材料,所述电感线圈用胶粘剂粘贴在所述电芯外壳的外表面。所述电感线圈为基于印刷电路板的印制线圈。
本发明的优越性:本发明将无线充电器的接收端线圈与充电电池制成一体,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无线充电电池,有效防止电子设备体积过大,有效减少了研发周期,便于无线充电技术的大规模推广使用。
(四)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感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封装外壳,2、电芯外壳,3、控制电路板,4、电芯,5、电感线圈,6、电磁屏蔽层,7、胶粘层,8、电极连线,9、电极端子,10、电极端子,11、电感线圈端子引出槽,12、电池电极。
(五)具体实施方式
无线充电电池分为接收端和发射端,一般充电时需要将接受端外接在手机等移动设备的电池上。本发明,就是将无线充电装置的接收端和和电池做成一体。从而大大简化无线充电使用的复杂性。提高普及率。
在无线充电过程中,无线充电器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内部分别设有对应的线圈,发送端线圈连接电源产生高频电磁场,通过电磁场耦合谐振将能量传输给接收端,接收端线圈感应发送端的电磁场能量从而产生电流,进而为电池充电。本实施例中,作为接收端的电感线圈5中会产生高频感应电流,形成交变的电磁场。在交变的电磁场中,金属制的电芯外壳2等会产生涡流,随着充电时间的增长,电池的温度会迅速增加,轻则减少电芯4的使用寿命或导致电芯4损坏,重则导致电芯4爆炸。另外,由于涡流的产生,系统输入功率提高,也会降低无线充电的整体效率。为有效保护电芯4,保证无线充电器的充电效率,本实施例在电芯4和电感线圈5之间设置了电磁屏蔽层6,电芯4是用胶粘层7粘贴在电磁屏蔽层6上,电感线圈5先采用了浸胶的处理,再粘贴在电磁屏蔽层6上。电磁屏蔽层6的边缘比电感线圈5的边缘宽5毫米以上,基本上可以防止电磁场的泄露。电磁屏蔽层6的材质为铁氧体软磁材料,这类材料在较弱的磁场下,易磁化也易退磁,是屏蔽电磁场的绝佳材料,如锌铬铁氧体和镍锌铁氧体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未经南开大学滨海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31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