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高温碳化硅还原罐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82362.2 | 申请日: | 201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8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董铖昊;王鹏辉;张燕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市东茂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565 | 分类号: | C04B35/565;C04B35/622;C04B35/63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王彦明 |
地址: | 22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高温 碳化硅 还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耐高温碳化硅还原罐,其特征在于:是将碳化硅和结合剂充分混合后,加入到制罐模具内,振动夯实并固化成型,其碳化硅和结合剂的重量配比为88~92:12~8;碳化硅的纯度≥95%,Fe2O3≤0.50%;
所述的碳化硅由粒度为3~5mm、1~3mm、0.1~1mm、200目的四种碳化硅原料组成,上述四种碳化硅原料的重量配比为34~38:20~25:15~20:20~25;
所述的结合剂包括粘土、长石、石棉纤维、高纯度金属硅和呋喃树脂,粘土、长石、石棉纤维、高纯度金属硅和树脂的重量配比为8~16: 2~4:4~8:0.01~0.1:0.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碳化硅还原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四种碳化硅原料的重量配比为36:23:18: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碳化硅还原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合剂包括粘土、高岭土、长石、石棉纤维、高纯度金属硅和呋喃树脂,粘土、高岭土、长石、石棉纤维、高纯度金属硅和树脂的重量配比为4~8:4~8:2~4:4~8:0.01~0.1:0.5~3。
4.一种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耐高温碳化硅还原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将结合剂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分成结合剂Ⅰ、结合剂Ⅱ和结合剂Ⅲ三组,三组的重量比为4~4.5:1:1~1.5;
将粒度为0.1~1mm和200目的碳化硅原料依次加入到搅拌机中搅匀,再依次向搅拌机内加入结合剂Ⅰ、粒度为1~3mm的碳化硅原料和粒度为3~5mm的碳化硅原料,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结合剂Ⅱ,搅拌2~3分钟后,再加入结合剂Ⅲ,搅拌,2~3分钟后加入水,再搅拌6~8分钟,其中加入水的量与碳化硅总重量的比为1:20~24;
将搅拌好的原料均匀加入到制罐模具内,填装后的制罐模具在振动平台上,振动夯实10~15分钟后形成还原罐坯;
将还原罐坯经65±5℃的热风脱水烘干5.5~6.5小时至还原罐坯残留水分小于1%,凝固硬化后,脱模,即得成品碳化硅还原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市东茂矿业有限公司,未经连云港市东茂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236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顺桨结构的反馈装置
- 下一篇:二进制长对象流化数据处理装置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