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381174.8 | 申请日: | 2012-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6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 发明(设计)人: | 谢一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10/0525;H01M10/058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组装简便、能量密度高的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作为清洁能源的一种,由于其具有电压高,循环充放电寿命长,对环境污染小和自放电率低等诸多优点,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上,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和便捷式小型电器等。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的小型化要求的不断提高,锂离子电池也相应的要求做到薄型化、结构强度高,同时做到高能量密度化。
目前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的包装结构一般包括前盖、后盖、外壳和保护板,或上盖加下盖结合等,前盖和后盖与电芯之间一般通过粘接连接,或者超声波焊接连接。外壳一般为金属材质或塑胶材质,外壳与前盖和后盖一般通过粘接或焊接连接,或者采用注塑一体成型的方法。电芯和外壳之间,以及前盖和电芯之间、后盖与电芯之间的空隙需采用填充热熔胶密封,以使电芯不至于松动。但是一般都要采用两个或多个位置注胶才能满足需求,加工比较复杂,虽然使用的是100℃~120℃左右低温热熔胶,毕竟具有一定的温度,会对电子零件或电芯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产品的寿命. 前盖和后盖或上盖和下盖多数为塑胶材质,需要注塑形成一定厚度的边框,以保证强度,占用空间大,使电芯能量密度不能提高,不能满足薄型化锂离子电池的需求;而且装配工艺复杂,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有鉴于此,有必要发明一种结构简单、组装简便、能量密度高的锂离子电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具有结构简单和能量密度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前盖和电芯组件,还包括金属薄片,所述前盖与电芯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电芯组件设置于所述金属薄片形成的腔体内部,所述电芯组件的上表面通过双面粘胶层与所述金属薄片的其中一内表面连接,所述电芯组件的下表面通过双面粘胶层与所述金属薄片的另一内表面连接。
所述电芯组件包括电芯、绝缘材料层和电芯保护板,所述绝缘材料层设置于所述电芯的通电端,所述电芯保护板设置于所述绝缘材料层,所述前盖与所述电芯保护板连接。
所述金属薄片的表面包覆有一层标签。
所述电芯保护板焊接于所述电芯。
所述前盖与所述金属薄片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胶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电芯组件;
b、将前盖固定于电芯组件的一端;
c、将两块双面粘胶层分别粘贴在电芯组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d、在电芯组件外围包裹金属薄片;
e、最后在前盖与金属薄片连接处注入密封胶,使电芯组件完全密封在金属薄片内。
优选的,制备电芯组件的方法是:先将绝缘材料层粘贴在电芯的通电端,然后再将电芯焊接在电芯保护板上。
进一步,将一层标签包覆于金属薄片的表面。
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电芯采用前盖加金属薄片包装,长度方向和厚度的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使电芯容量可以做到最大化,使用金属薄片包裹电芯,增加电池表面的耐穿刺强度,电池与终端设备采用金属片或金手指或连接器等多种方式连接,满足客户的不同设备和使用环境的需求,而且,本发明电池采用零件少,结构简单、组装简易,节约了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
本发明的制作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注胶位置少,辅助注胶的设备及模具、治具结构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的实施例1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的实施例2的分解示意图。
在图1至图4中包括:
1——前盖
2——电芯组件
3——金属薄片
4——双面粘胶层
5——电芯
6——绝缘材料层
7——电芯保护板
8——标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11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 下一篇:一种手提式石材切割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