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式CT机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380670.1 | 申请日: | 2012-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0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 发明(设计)人: | 高飞;张涛;代秋声;徐如祥;高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弘业国际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6/03 | 分类号: | A61B6/03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曹毅 |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ct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CT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移动式CT机的重量大约在350kg以上,转移使用时移动不便,严重制约了它的应用空间。另外,现有的移动式CT机水平扫描运动一般采用履带方式,履带直接接触地面,易因地面平整度而影响运动精度,进而影响移动式CT机的水平扫面精度,使得成像质量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移动式CT机,本发明体积小、重量小,易于移动和灵活操作,并且精度高,成像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移动式CT机,包括探测机构、传动机构、横向移动机构、移动固定机构,所述探测机构通过探测器系统、射线源、转盘、滑环、轴承连接组成,所述转盘一侧设置有所述探测器系统和所述射线源,所述转盘另一侧与所述滑环和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转盘另一侧还连接有所述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通过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固定件、旋转电机连接组成,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转盘连接,所述旋转电机通过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带轮设置于所述旋转电机上,所述轴承的内圈通过角座与所述横向移动机构连接,所述横向移动机构通过角座、机架、滑块、直线导轨、丝杆、螺母、连接件、水平电机连接组成,所述角座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机架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连接于所述直线导轨上,所述直线导轨设置于底板两边,所述丝杆与所述直线导轨平行并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丝杆还设置有所述水平电机和所述螺母,所述螺母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底板还设置有移动固定机构,所述移动固定机构通过升降系统、支撑轮、减震器、底板连接组成,所述升降系统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系统底部与所述撑轮连接,所述减震器设置于所述底板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相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滑环与所述探测器系统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电机由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移动式CT机的水平运动通过滚柱丝杠来实现,运行平稳性高、精度高、对地面要求低,提高了成像质量。升降系统采用电动推杆的方式,结构简单、不会漏油、维护方便;利用减震器与地面接触,可以有效地隔绝外界震动,使该移动式CT机稳定着地,提高成像质量。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移动式CT机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移动式CT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移动式CT机的前视图。
图4是图2中移动式CT机的后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移动式CT机的剖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移动式CT机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移动式CT机的移动固定机构与横向移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8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移动式CT机的移动固定机构与横向移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01、探测机构,110、转盘,111、螺栓,120、轴承,121、内圈,122、外圈,130、探测器系统,140、射线源,150、滑环,160、传动机构,161、第一带轮,162、第二带轮,164、旋转电机,1641、固定件,170、移动固定机构,171、底板,172、机架,173、角座,174、横向移动机构,1741、丝杆,1742、螺母,1743、水平电机,1744、直线导轨,1745、滑块,1746、连接件,175、支撑轮,176、升降系统,177、减震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弘业国际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未经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弘业国际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06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