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380571.3 | 申请日: | 2012-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6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 发明(设计)人: | 郭喜荣;朴文基;张真稀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G02F1/1368;G02F1/1333;G02F1/13;H01L27/12;H01L21/77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吕俊刚;刘久亮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申请要求2011年12月2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1-0139042的优先权,该韩国专利申请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视同在本文中完全阐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减少掩模数量并提高孔径比(aperture ratio)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发展到信息化时代,对显示装置的各种要求逐渐增多,并且为了满足这种增多,已研究出各种平板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LC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电致发光显示器(ELD)、真空荧光显示器(VDF)等),并且这些平板显示装置中的一些现在被用作各种设备中的显示装置。
在以上的平板显示装置之中,液晶显示装置最常用作移动图像显示装置,同时由于液晶显示装置的特性和优点(例如,图像质量优异、重量轻、外形薄和功耗低)而取代了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并且液晶显示装置已发展成为除了移动目的(如,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以外的接收广播信号并显示图像的TV和计算机的显示器。
这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滤色器基板,其上形成有滤色器阵列;薄膜晶体管基板,其上形成有薄膜晶体管阵列;以及液晶层,其形成在滤色器基板和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
作为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常用的代表性驱动模式,存在扭曲向列(TN)模式和面内切换(IPS)模式,在TN模式中,液晶导向器(director)被对准为以90°的角度扭转,并且通过向其施加电压将其驱动,在IPS模式中,通过在一个基板上平行对齐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的水平电场驱动液晶。
在IPS模式中,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交替地形成在薄膜晶体管基板的开口处,并且通过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产生的水平电场使液晶取向。IPS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广视角,但是具有低孔径比和低透射率,因此,为了改进这类问题,已提出了一种边缘场切换(FFS)模式液晶显示装置。
FFS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在像素部分形成的单电极形状的公共电极和在公共电极上形成的狭缝形状的多个像素电极,或者包括单电极形状的像素电极和狭缝形状的多个公共电极,从而通过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的边缘场来操作液晶分子。
下文中,参照图1,将描述制造普通FFS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
图1是普通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参照图1,制造普通FFS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包括:使用第一掩模,在下基板10上形成选通线(未示出)、栅极10a、选通焊盘下电极(未示出)、数据焊盘下电极(未示出)和公共线(未示出);使用第二掩模,形成包括有源层13a和欧姆接触层13b的半导体层13;使用第三掩模,形成源极14a和漏极14b以及数据线DL;以及使用第四掩模,形成具有像素接触孔、选通接触孔和数据接触孔的第一钝化膜15a和第二钝化膜15b。
制造普通FFS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还包括:使用第五掩模,形成设置在第二钝化膜15b上并且连接到漏极14b的像素电极16;使用第六掩模,形成露出选通焊盘下电极(未示出)和数据焊盘下电极(未示出)的第三钝化膜15c;以及使用第七掩模,形成与像素电极16产生边缘场的公共电极17,使得第三钝化膜15c置于公共电极17和像素电极16之间,并形成连接到选通焊盘下电极(未示出)的选通焊盘上电极(未示出)和连接到数据焊盘下电极(未示出)的数据焊盘上电极(未示出)。
制造普通FFS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还包括:使用12个或更多个掩模,在上表面20上形成R、G和B滤色器(未示出)以及黑底19,并且形成柱状间隔体(未示出)以保持下基板10和上基板20之间的单元间隙,从而形成普通液晶显示装置。因此,普通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工艺复杂,并且普通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致力于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液晶显示装置允许在薄膜晶体管基板上形成的有机膜执行黑底的功能,从而减少掩模数量并提高孔径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显示有限公司,未经乐金显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05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方便的弯盘
- 下一篇:一种无线感应手柄的一体化机柜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