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振壳体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79872.4 | 申请日: | 2012-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3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子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常大军 |
地址: | 201114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振壳体,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制振机构的制振壳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以及网络科技的进步,为了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运算系统的各电子装置的效能必须被提升。举例来说,电子装置可为一处理器,运算系统的处理器的运算速度被提升、硬盘的记忆容量被增加或是硬盘的运转速度被提高,以满足消费者对于的需求。
请参照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运算系统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在现有技术中,运算系统10包括一机壳11、一上壳体12以及一电子装置(未绘示)。上壳体12包括一滑块121,机壳11包括一滑槽111。上壳体12的滑块121以可滑动的方式配置于机壳11的滑槽111上。因为运算系统10制造时的公差容忍因素,所以滑块121与滑槽111之间容易产生间隙。电子装置是为一硬盘。当硬盘高速运作时,会产生振动。当运算系统10的电子装置运作产生振动时,振动波会利用电路板(未绘示)传递至机壳11以及上壳体12。由于滑块121与滑槽111之间具有间隙,因此振动波会造成滑块121与滑槽111相互碰撞以及摩擦,进而产生噪音的问题。当噪音产生时,将会对使用者产生不适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制振壳体,藉以解决现有技术因其中的电子装置运作以及振动所产生的噪音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揭露一种制振壳体,适用于一包括一机壳、一主机板、一电子装置的运算系统,主机板设置于机壳内,电子装置设置于机壳,电子装置于运作时产生一振动波。制振壳体包括一壳体以及一制振机构。主机板设置于机壳内。电子装置设置于机壳内,电子装置于运作时产生一振动波。壳体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机壳。制振机构设置于壳体上,制振机构包括一底座、一弹性臂以及一置重块。底座固设于壳体。弹性臂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第一端连接底座。置重块设于第二端,置重块用以受振动波的驱动而相对于底座运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揭露的制振壳体中,制振壳体包括制振机构及壳体,制振机构设置于壳体上。当电子装置运作产生振动时,制振机构利用其本身的自然频率相等于振动波的频率,且制振机构随着振动波摆动以抑制壳体的振动,因而吸收壳体振动所产生的噪音,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电子装置产生振动而造成噪音,进而造成使用者不适感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运算系统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运算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实施例的制振壳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第二实施例的制振壳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第三实施例的制振壳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第四实施例的制振壳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第五实施例的制振壳体的局部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运算系统
11 机壳
111 滑槽
12 上壳体
121 滑块
122 外表面
123 内表面
13 主机板
14 电子装置
20、30、40、50、60 制振机构
21、31、41、51、61 底座
211、311、511 侧端
22、32、42、52、62 连接件
221、321、421、521、621 第一端
222、322、422、522、622 第二端
23、33、43、53 顶部
24、34、44、54、64 置重块
411、611 中间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98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