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程机械的油箱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8697.7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1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川本健二;二野宫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钢建设机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2F9/20 | 分类号: | E02F9/20;E02F9/2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婷;杨楷 |
地址: | 日本广岛***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程机械 油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于工程机械的油箱。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70165号记载的,由多个金属板形成为箱状的燃料箱已为人所周知。所述各金属板被适当地弯折并相互组合焊接。
在此种燃料箱中,有时为提高其强度而附加有加强部件。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189128号中记载有:在具有左右侧壁板的燃料箱中,在该各侧壁板的内侧面焊接金属制的槽形材作为加强部件,以此来提高所述两侧壁板的刚性。
然而,在该油箱中,必须将作为加强部件的槽形材沿其整个长度方向焊接在侧壁板上,该焊接会导致因焊接热引起的残留应力的增加及焊接应变的增加。另外,可能产生以下问题,例如:因附着在油箱内侧面上的焊接渣引起油箱内的清洁度降低,焊接作业耗时长,油箱的组装工时增加,因残留在侧壁板上的焊接痕凸现在表侧面上造成燃料箱的外观设计变差,以及加强效果相比于所使用的加强部件的重量为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于工程机械的油箱,该油箱能以廉价的结构实现有效的加强,且其组装性优异。本发明所提供的油箱包括油箱主体、第一加强部件及第二加强部件。所述油箱主体具有第一壁部、在第一方向上与该第一壁部相向的第一相向壁部、位于第一壁部与第一相向壁部之间的第二壁部以及位于第一壁部与第一相向壁部之间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与该第二壁部相向的第二相向壁部。所述第一加强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一相向壁部之间,且包括分别通过焊接接合于该第一壁部及该第一相向壁部的两端部。所述第二加强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壁部与所述第二相向壁部之间,与所述第一加强部件在空间上交叉(spatially crossing),并且具有分别通过焊接接合于所述第二壁部及所述第二相向壁部的两端部,所述“在空间上交叉”是指所述第二加强部件与所述第一加强部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状态下从俯视看彼此交叉。
由此,本发明中设置于工程机械的油箱能以廉价的结构实现有效的加强,且其组装性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右侧观察搭载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箱的工程机械的一例即液压挖掘机所见的侧视图。
图2是从上侧观察所述液压挖掘机所见的俯视图。
图3是从所述液压挖掘机的前方斜右侧观察所述燃料箱所见的立体图。
图4是所述燃料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沿图3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3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变形例1的图,其中(a)是表示相当于图6的剖视图,(b)是表示相当于图5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变形例2的图,其中(a)是表示相当于图6的剖视图,(b)是表示相当于图5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变形例3的图,其中(a)是表示相当于图6的剖视图,(b)是表示相当于图5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及图2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箱的燃料箱Tf及搭载该燃料箱Tf的工程机械的一例即液压挖掘机100。
所述液压挖掘机100包括:履带式的下部行走体1;上部回转体2,其能够回转地支撑在下部行走体1上;以及作业机3,其能够起伏地安装在上部回转体2的前端部,进行挖掘作业等。此外,以下说明中,“前侧”、“后侧”、“左侧”及“右侧”分别表示在液压挖掘机100的作业机3朝向正面的状态(图1及图2的状态)下从驾驶席观察的前侧、后侧、左侧及右侧。
所述上部回转体2包括:上框架7;驾驶室5,其设置在所述上框架7的左前部;配重4,其设置在上框架7的后端部;机械室6,其位于配重4的前侧,收容发动机及驱动发动机的液压泵等;以及工作油箱Th,其在机械室6的前方左侧配置于驾驶室5与机械室6之间,工作油箱Th贮存经所述液压泵加压而向致动器供应的工作油。所述燃料箱Tf贮存向所述发动机供应的燃料,在所述液压挖掘机100中设置在所述机械室6的前方右侧。
所述燃料箱(以下,简称作“油箱”)Tf如图3及图4所示,包括:油箱主体10,其形成为前后方向较长的纵长的中空箱状;第一加强组件50,其主要加强油箱Tf的左右方向的强度;以及第二加强组件60,其主要加强油箱Tf的前后方向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钢建设机械株式会社,未经神钢建设机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86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