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蟹养殖装置及专用养殖池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77838.3 | 申请日: | 201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0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邱珍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珍华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9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蟹 养殖 装置 专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蟹养殖装置及专用养殖池。
背景技术
现有河蟹的养殖多在湖泊、河流、人工水池中进行粗放式养殖,其主要缺点是:无法精准知道河蟹前、中、后期的成活率;无法时刻保证河蟹生长周期内对水质、溶解氧、PH值等各项要素的要求;无法准确知道每河蟹的饵料摄取情况,饵料投放过多过少会河蟹和水质产生影响,严重时会造成河蟹的死亡;无法准确记录每只河蟹的脱壳和生长情况,从而无法做到精细养殖管理;集体捕捞会造成河蟹损伤,影响成活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活水条件下的洞居式河蟹养殖方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河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蟹养殖装置包括管道,所述管道一端闭合,另一端连接网状蟹笼,所述网状蟹笼上端设置网状笼盖,下端设置饵料室。
所述的河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状笼盖前端设置挂钩。
一种根据所述的蟹养殖装置实现的河蟹专用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河蟹专用养殖池包括连通的第一蓄水池、第一沉淀池、沙滤池,所述沙滤池与一条大致呈S形的水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水池的池壁上插有一组所述的河蟹养殖装置,所述水池的出水口依次连接第二蓄水池、第二沉淀池、清水池,所述清水池一端设置回水暗管,所述回水暗管的另一端通过水泵与第一蓄水池连接。
所述河蟹专用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蓄水池、第二沉淀池、清水池上设有废水排放口。
所述河蟹专用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池上设置保温大棚。
本发明实的河蟹养殖装置及专用养殖池有效的克服了传统河蟹养殖的一些不足,可以做到底成本、底风险、高精细、养殖大规格的河蟹。通过本方式养殖河蟹,饵料利用率提高60%,成活率提高30%,同周期内河蟹平均体量比传统养殖增加20-30%。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河蟹养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河蟹专用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的所述的蟹养殖装置a包括柱形管道1,所述管道1一端闭合,另一端连接用尼龙网制成的蟹笼2,所述蟹笼2也呈柱形,其上端设置网状笼盖3,下端设置饵料室4。所述管道1的规格为直径10-12cm,高度60-80cm,所述蟹笼2的规格为直径12-14cm,高度30-40cm。为防止河蟹逃出蟹笼,所述的网状笼盖3前端设置挂钩5。所述的蟹笼2和笼盖3均采用网状结构是保证河蟹的透气和爬行要求。
如图2所示,一种根据蟹养殖装置实现的河蟹专用养殖池,包括通过管道或水渠连通的第一蓄水池6、第一沉淀池7、沙滤池8,所述沙滤池8与一条大致呈S形的水池9的进水口10连接,所述S形的水池9由在一个方形的水池中间堆积条形土方19,土方19两端留出流水道口,然后在间隔的流水道口上设置闸门20,从而形成一个连续的S形的水池9,S形的水池9可保证池内水的流通,同时又可以放置更多的蟹养殖装置,所述水池9的池壁上插有若干个河蟹养殖装置a,通常情况每立方放8-12个,所述水池9的出水口11依次连接第二蓄水池12、第二沉淀池13、清水池14,所述清水池14一端设置回水暗管15,所述回水暗管15的另一端通过水泵16与第一蓄水池6连接。
在第二蓄水池12、第二沉淀池13、清水池14上设有废水排放口17,可以排出池内的废水,在水池9上设置保温大棚18,保温大棚18一般采用在支架上设置太阳网和塑料膜的形式,可以有效调节水池内的温度,保证河蟹的生长。
水池工作原理:水源流进第一蓄水池6,进入第一沉淀池7、沙滤池8淀池和过滤,将干净的水流进水池9,然后通过第二蓄水池12、第二沉淀池13、清水池14对使用过的水进行淀池和过滤,最后通过回水暗管15的另一端的水泵16将水抽至第一蓄水池6,形成一个循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珍华,未经邱珍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78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液逆流压回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水箱太阳能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