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源箝制静电放电防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7767.7 | 申请日: | 201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9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艾飞;柯明道;姜信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晶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箝制 静电 放电 防护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防护电路,特别是一种电源箝制型的静电放电防护电路(Power-rail ESD Clamp Circuit)。
背景技术
随着IC产业的日渐蓬勃,CMOS加工技术已逐渐微小化至奈米等级,伴随而来的是晶体管的栅极氧化层(gate oxide)也因此逐渐微缩化,并薄型化至数个奈米而已。由于栅极氧化层的厚度变薄,将同时引发较大的栅极漏电流,这俨然成为近代CMOS加工技术中最常遇见的挑战。图1为尺寸为1μm/1μm的N型金氧半场效晶体管与P型金氧半场效晶体管分别在偏压为1伏特、环境温度为T=25°C下的栅极漏电流模拟结果数据图。由图1所示的结果可以显示,随着CMOS加工尺寸的微缩(例如:由90奈米降至65奈米、甚至45奈米),将使得栅极漏电流大幅地攀升,引发严重的漏电流问题。
由于栅极所产生的漏电流,是在现有的电源箝制静电防护电路形成一相当严重的问题,电阻-电容式的静电放电侦测电路(RC ESD-transient detection)中所使用到的大电容自然成为漏电流成分中的一大来源,这也是常见使用RC电源箝制的静电防护电路,其应用受到限制的一大原因。
除此之外,加工面积的缩减也是在加工中必须考量到的因素之一,其原因在于元件的制作面积过大,常增加无谓的加工成本增加。换言之,由于电阻-电容式的静电放电侦测电路中使用有较大的电子零组件(例如:电容),将同时增加此种电路的加工成本。因此,除了栅极漏电流的问题以外,传统的电源箝制静电防护电路更具有面积过大且成本过高的问题。
图2为现有技术采用硅控整流器(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SCR)作为主要箝制静电防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主要箝制静电防护电路的选择上,硅控整流器相较于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通常为一较佳的选项。由晶体管MCAP与电阻R所形成的电阻电容式延迟(RC delay)是用以侦测ESD偏压下元件的快速暂态反应。当ESD偏压加至节点VDD上时,将使得原来为0伏特的内接点VRD开始随着RC时间常数(RC time constant)而上升。同时,在电阻R上形成的压降将开启晶体管Mp,并触发硅控整流器以将ESD电流形成放电状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正常的操作下,晶体管MCAP所产生的栅极漏电流将在电阻R上形成一定的压降,此段压降亦将同时逐渐地开启晶体管Mp,并在电路中形成另一条电流路径,进而引发更大的漏电流问题。
图3为另一用以减少因大电容引发漏电流问题的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由图3可见,此种技术利用多个开关元件(switch)以驱动电容底部的电压至VDD或VSS。在正常操作的情况下,电容底部的电压值为VDD,因此在电阻电容式延迟(RC delay)上不会产生任何压降,于此,可以达到减少电容漏电流的目的。然而,当元件操作在ESD偏压下时,此时电容底部的电压值被限制在VSS,这时的电路即形成类似于前述现有的电源箝制静电防护电路,而具有相同的问题了。
再者,图4为又一用以减少因大电容引发漏电流问题的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由图4可见,此种技术主要是利用多个顺向导通连结的二极管(forward-connected diodes)与电阻来取代常见的电阻-电容式静电放电侦测电路。如图4所示,在ESD偏压由VSS往上增加至VDD时,VDD节点上的电压值将会持续增加至二极管开始导通为止。而在那之前,VA节点上的电压值始终维持在零。当二极管开始导通的时候,电阻R上将产生一压降,此压降将同时开启晶体管Mn,以触发硅控整流器。由于多个二极管所形成的二极管串列(diode string),其临界电压值设计为略高于供应电压,因此在正常操作下,VA节点上的电压值可维持在零,且晶体管Mn为关闭状态。在此情况下,此种电路可用以避免晶体管Mn的漏极-栅极漏电流。不过,由于硅控整流器系同时连接于晶体管Mn的源极,使得元件的触发电流会因为其元件基板电阻(substrate resistance)上的压降而减少,而使得此种电路无法同时兼顾触发电流与漏电流的最佳化。
因此,鉴于以上,如何提供一种既可达到降低元件制作面积,且能有效解决晶体管漏电流问题的电源箝制静电防护电路,为熟习此项技术领域者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晶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晶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77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荧光内窥镜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铅酸蓄电池负极极板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