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收蒸汽的高效热泵厨具及其蒸汽热量回收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77292.1 | 申请日: | 2013-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7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苟仲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苟仲武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24;F25B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蒸汽 高效 厨具 及其 热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能厨具,特别是一种回收蒸汽的高效热泵厨具。
本发明还涉及利用上述的回收蒸汽的高效热泵厨具进行蒸汽热量回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厨房中经常需要加热各种食物,而通过水等液体对食物进行蒸煮是很常用的一种烹饪手段。本领域中常用的蒸煮厨具一般是锅,其内加入一定量水,然后接通电源进行加热,当锅内液体沸腾后加入需要蒸煮的物品。由于沸腾后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汽,而这些水蒸汽中含有热量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显热,也就是水蒸汽中本身的热量以及其中混有一部分空气所携带的热量。第二部分为潜热,也就是当水蒸汽发生相变,变为液体而释放出来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经过回收利用,则大量热蒸汽会直接排放到厨房或房间中,此时蒸汽中热量就会白白浪费。并且还要增加排风扇等设备,否则厨房或者房间内会因为充满大量热蒸汽而导致操作环境恶化,因此还会浪费电能。并且如果不及时排出热蒸汽,其含有的大量水分还会造成对屋内设施损害,缩短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回收蒸汽的高效热泵厨具,通过引风罩和吸风扇引导锅内沸腾的蒸汽和蒸发器接触,并将空气热量和汽化潜热传递给蒸发器中的冷媒工质使蒸发器中冷媒工质吸热汽化,再通过压缩机使得气体冷媒工质进入冷凝器并液化放出热量加热锅体,从而实现了有效利用蒸汽中大量的热量,减少了热量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浪费,并且有效改善了厨房或房间中的操作环境,避免了厨房或房间中由于大量热蒸汽排放造成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从而减少蒸汽中的水分对于厨房中设备的损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本发明的回收蒸汽的高效热泵厨具包括锅体6、引风罩5、蒸发器4、吸风扇3、压缩机1、节流阀2、冷凝器7,所述冷凝器7设置在锅体下方,所述蒸发器4通过管道和压缩机1、冷凝器7、节流阀2依次相连形成回路。
上述的回收蒸汽的高效热泵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罩5设置在锅体6正上方。
上述的回收蒸汽的高效热泵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罩5设置在锅体6的侧部上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利用上述的回收蒸汽的高效热泵厨具进行蒸汽热量回收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蒸汽中热量进行回收,并使用该热量对锅体进行加热,从而减少了热排放以及资源的浪费。
本发明的利用上述回收蒸汽的高效热泵厨具进行加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加热锅体,使得锅内液体沸腾,此时吸风扇将蒸汽引导进入引风罩,蒸汽和蒸发器接触,蒸发器中的媒质吸收蒸汽中的热量汽化;
B.蒸发器中汽化的媒质通过管道被压缩机引入冷凝器中,在冷凝器中汽体液化,并放出热量对锅体进行加热;
C.液化后的媒质通过管道和节流阀回流到蒸发器,并在蒸发器中再次吸收被引入引风罩的蒸汽中的空气热量和汽化潜热并汽化,随后再次执行步骤B。
本发明的回收蒸汽的高效热泵厨具实现了有效利用蒸汽中大量的热量,减少了热量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浪费,并且有效改善了厨房中的操作环境,避免了厨房或房间中由于大量热放蒸汽排放造成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从而减少蒸汽中的水分对于厨房或房间中设备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 本发明回收蒸汽的高效热泵厨具实施例示意图(引风罩位于锅体正上方)。
图 2 本发明回收蒸汽的高效热泵厨具实施例示意图(引风罩位于锅体侧部上方)。
图号说明
1…压缩机 2…节流阀 3…吸风扇
4…蒸发器 5…引风罩 6…锅体
7…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的引风罩设置在锅体上方或者侧上方,其形状以及大小并无特别限定,其作用是引导蒸汽与蒸发器接触,避免蒸汽扩散到环境中,从而能够充分的利用锅体内排放出的沸腾热蒸汽中的热量。当其位于锅体上方时形状优选为下部直径大于上部直径的梯形管,其下部直径优选大于锅体直径。当其位于锅体侧上方,其形状优选为圆形或者方形。圆形直径优选大于锅体直径,方形的长度和宽度优选大于锅体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苟仲武,未经苟仲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72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