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处理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坡的RDCP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6973.6 | 申请日: | 201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2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程江涛;黄静;陈星星;万凯军;余火忠;欧阳小良;王宗魁;吕文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武汉金堂专利事务所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处理 后筑式高陡 填方 rdcp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坡的一种加固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种自上而下采用“表层土分区分层换填碾压+中部坡体夯实+下部坡体砼面板护坡”联合处理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坡的立体组合加固技术(简称RDCP技术)。
背景技术
山区、丘陵地带新建建设工程时,为满足场地平整需要,将会形成大量的高陡填方边坡。填方边坡由于物质成分复杂、结构松散,在大气降雨、地震等不利诱发因素作用下极易产生失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根据高陡填方边坡加固实施阶段的不同,可分为前筑式和后筑式两种,其中前筑式是指在填方过程中进行边坡加固,主要加固措施有强夯、土工格栅等;后筑式是指在填方完成后进行边坡加固,主要加固措施有挡土墙、抗滑桩、格构锚固等。对于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坡而言,采用单一的抗滑支挡措施加固时,由于填土自身强度低、自稳能力差,达到设计安全标准常需大截面的抗滑桩或多排抗滑桩,且桩间土容易挤出造成治理工程失效;采用单一的锚固措施加固时,由于填土与锚固体的粘结强度较低,达到设计安全标准常需大直径的长预应力锚索,且当填土碎块石含量较高时,成孔难度大、预应力易损失。由此可见,传统加固措施不仅施工工艺复杂、成本高、周期长,而且技术可靠度不高,难以从根源上解决填土边坡的永久稳定性问题,为此有必要从填土边坡自身的特殊性及其变形失稳机理角度来建立该类边坡的治理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填土自身的特殊性及其变形失稳根本原因,以大气降雨临界下渗深度为切入点,提出一种自上而下的分层立体组合加固技术,从根源上阻隔导致填土边坡产生变形失稳的通道,提高治理可靠度,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
本发明一种用于处理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坡的RDCP技术,其步骤如下:
①表层土分区分层换填碾压:在潜在滑移面2以上部分将填方坡面线1(坡顶面以下3.0m深度)范围内的填土采用三七灰土进行换填,并以距坡面3m为界采用不同吨位的振动压路机进行分区分层碾压,即在A1区用14t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在A2区用2t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采用此技术来解决大气降雨地表下渗问题;
②中部坡体夯实:对强夯面3以下的B区(即填方坡面线1以下3.0~12.0m范围内)采用点夯与满夯相结合的强夯方式对该区域内填土进行夯实,形成中部夯实体,同时为避免强夯边缘效应问题,采用H100型夯实机对坡面夯实4进行夯实,以此来增强大气降雨临界下渗深度范围内填土的抗剪强度;
③下部坡体砼面板护坡:对下部砼面板护坡区C(坡顶面以下12.0m深度范围外)采用H100型夯实机对坡面进行夯实,并顺坡面砌筑C25砼面板5进行护坡,以此解决大气降雨临界下渗深度外填土的稳定性问题。
所述的中部夯实体是按下列方式完成的:首先在强夯面与潜在滑移面交线6以下的强夯区铺设10~20cm厚碎石,采用6000KN·m夯击能,按3.5×3.5m间距呈等边三角形布置,对离坡面2m以外坡体进行点夯,一直到强夯面与坡面交线8处且点夯夯点7的夯击数不少于6击,并以点夯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小于0.1m为收踵标准;然后采用1000KN·m夯击能对坡体进行满夯,满夯夯击遍数不少于2遍,夯迹搭接1/4踵印。
本发明一种用于处理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坡的RDCP技术,其优点是:分区分批地对填土区域进行碾压、夯实,避免了边坡碾压边缘效应问题,保证碾压质量,增强了抗剪强度,解决了浅表层及深层整体的局部稳定性问题;在技术方面具有针对性强、可靠性高等优点,在施工方面具有工艺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RDCP技术处理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典型剖面图。
图2为RDCP技术中部坡体夯实平面布置图。
图中,1–填方坡面线,2–潜在滑移面,3–强夯面,4–坡面夯实,5–C25砼面板,6–强夯面与潜在滑移面交线,7–点夯夯点,8–强夯面与坡面交线,A1–14t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区,A2–2t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区,B–中部坡体夯实区,C–下部砼面板护坡区。
具体实施方式
根椐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处理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坡的RDCP技术,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69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延测量方法
- 下一篇: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电源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