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蚀防冻液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6290.0 | 申请日: | 201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1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伟;靳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永伟 |
主分类号: | C09K5/20 | 分类号: | C09K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12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冻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以兼顾铝合金和碳钢两种不同金属的耐蚀防冻液。
背景技术
防冻液是一种含有特殊添加剂的冷却液,具有冬天防冻,夏天防沸等优良性能。随着太阳能热水器的广泛应用,当气温太低时,通常是在装置上采用间接式系统达到防冻的效果,即在主水箱上设置用于换热的盘管或夹套,盘管或夹套通过连接管与集热器密封连接,作为循环的管路系统,继而在上述封闭的循环管路系统中加入防冻液。现国内外95%以上的防冻液使用的都是乙二醇的水基型,乙二醇防冻、沸点高、挥发性小并且随着温度变化小,热稳定性好,但是也存在粘度大,影响换热效果;代谢产物有剧毒,对环境污染大等问题。
另外,由于太阳能循环系统中的管道是由各类金属制成,最为普遍的材质是碳钢和铝合金,那么为了避免防冻液在长期工作引起的材质腐蚀,延长热水器的使用寿命,在防冻液中还应加入缓蚀剂,达到防缓蚀的效果。缓蚀剂分为无机缓蚀剂,主要包括铬酸盐、亚硝酸盐、硅酸盐、钼酸盐、钨酸盐、聚磷酸盐、锌盐等;有机缓蚀剂,包括膦酸(盐)、膦羧酸、琉基苯并噻唑、苯并三唑、磺化木质素等一些含氮氧化合物的杂环化合物;聚合物类缓蚀剂,主要包括聚乙烯类,POCA,聚天冬氨酸等一些低聚物的高分子化学物。
目前,世界各国对防冻液专利申请比较多,主要成分为乙二醇和水,并加入防腐剂、防锈剂、稳定剂、颜色染色剂,个别的还加入了防渗剂,例如中国专利201110252501.5,但是缓蚀剂组分中含有的亚硝酸钾,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若单就对碳钢的缓蚀效果而言,铬酸盐,尤其是配合以聚磷酸盐和锌盐的铬酸盐,至今仍然是缓蚀剂中最为理想者。美国在相当程度上仍在应用着它。但铬酸盐有毒,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己逐渐为(聚)磷酸盐所取代。但是,磷酸盐是水中微生物的营养源,它的排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结果,从另一方面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对环境及人体无危害的环境友好型缓蚀剂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成为目前缓蚀剂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方向。经研究认为稀土有望成为铬酸盐的替代品,而我国又是世界上稀土矿资源最为丰富、品种较全的国家,但是,单纯稀土作为缓蚀剂用量大,效果也不是很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可以保证了太阳能系统换热效果,稳定性好且环保,又能对铝合金和碳钢的缓蚀效率都达到90%以上的耐蚀防冻液。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蚀防冻液,其特征在于其由苯并三氮唑、聚山梨酯8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聚合物盐、杂环化合物、稀土盐、丙二醇和丙三醇组成,其中苯并三氮唑浓度为0.1-2.0克/升,聚山梨酯80浓度为1-5毫升/升,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01-0.1克/升,高分子聚合物盐浓度为0.1-0.2克/升,杂环化合物浓度为0.05-0.15克/升,稀土盐浓度为0.01-0.1克/升,丙二醇浓度为150-500毫升/升、丙三醇浓度为100-450毫升/升。
优选的技术方案有:一种耐蚀防冻液,由苯并三氮唑、聚山梨酯8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聚合物盐、杂环化合物、稀土盐、内二醇和丙三醇组成,其中苯并三氮唑浓度为1.0克/升,聚山梨酯80浓度为3毫升/升,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05克/升,高分子聚合物盐浓度为0.15克/升,杂环化合物浓度为0.1克/升,稀土盐浓度为0.05克/升,丙二醇浓度为300毫升/升、丙三醇浓度为300毫升/升;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醚类衍生物;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盐为聚丙烯酸钠;所述杂环化合物为吲哚衍生物;所述稀土盐为氯化镧。
一种耐蚀防冻液,其制备方法在于:首先通过超声波振动使苯并三氮唑、聚山梨酯8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聚合物盐、杂环化合物、稀土盐完全溶解在丙二醇和丙三醇中;然后加入水,直至溶液中的苯并三氮唑浓度为0.1-2.0克/升,聚山梨酯80浓度为1-5毫升/升,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01-0.1克/升,高分子聚合物盐浓度为0.1-0.2克/升,杂环化合物浓度为0.05-0.15克/升,稀土盐浓度为0.01-0.1克/升,丙二醇浓度为150-500毫升/升、丙三醇浓度为100-450毫升/升;最后反复搅拌均匀,形成本发明的耐蚀防冻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永伟,未经黄永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62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