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颗粒物PM10粒径切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6277.5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8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杰;刘建国;陆亦怀;王亚萍;陈军;桂华侨;方武;陆钒;伍德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G01N15/0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 pm sub 10 粒径 切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气气溶胶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颗粒物PM10粒径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颗粒物污染已经逐步成为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源之一。近年来,有关大气颗粒物粒径、化学组分、浓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由于空气中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范围较宽,可以从几个纳米到几十个微米,而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多是粒径在10μm以下的颗粒物,因此,实现颗粒物的粒径切割是行颗粒物特性参数测量的首要前提,颗粒物PM10粒径切割装置的研发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今,国际上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有能力实现颗粒物粒径分级装置的设计研发,而且常将其作为大型专用设备的配件应用,如超细粒子谱仪、飞行时间粒谱仪、颗粒物振荡天平等,很难满足国内环境监测领域多元化的实际检测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环境颗粒物粒径切割装置,用于实现空气中10μm颗粒物粒径的原位切割。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颗粒物PM10粒径切割装置,包括有防雨罩,所述的防雨罩内部连接有气体整流器,所述的防雨罩下部连接有样气整流腔,所述的样气整流腔套在所述的气体整流器的外部,所述的样气整流腔下部连接有样气加速腔,所述的样气加速腔下部固定连接有加速喷嘴,所述的加速喷嘴下部螺合有惯性分离室,惯性分离室下部固定有惯性撞击台,所述的惯性撞击台机体上设有样气出气孔和集水孔,所述的样气出气孔的上边缘高于惯性撞击台的台面,所述的集水孔的上边缘与惯性撞击台台面相平,所述的集水孔通过不锈钢管与一集水瓶相连,所述的惯性撞击台下部固定连接有样气收集室,所述的样气出气孔与所述的样气收集室连通,所述的样气收集室下端设有出气管口。
所述的防雨罩是通过四根立柱与所述的样气整流腔的外壁相连的。
所述的样气整流腔的上方设有防尘网,所述的气体整流器从防尘网的中部穿过。
所述的样气整流腔为圆柱形结构,表面喷涂聚四氟乙烯;所述的气体整流器为中空倒圆锥形结构,表面喷涂聚四氟乙烯;所述的样气加速腔为倒圆锥形结构,表面喷涂聚四氟乙烯。
所述的加速喷嘴机体上有外螺纹;所述的惯性分离室内壁有成型内螺纹,外部喷涂聚四氟乙烯;所述的样气收集室上端采用圆柱形结构,下端采用倒圆锥形结构,内侧有成型内螺纹,内壁喷涂聚四氟乙烯。
所述的惯性撞击台机体上的样气出气孔为均匀分布的三个气溶胶样气出气孔。
所述的防雨罩、气体整流器、样气整流腔、样气加速腔、加速喷嘴、惯性撞击台、惯性分离室、样气收集室均采用铝合金材质,所述的集水瓶采用玻璃材质。
所述的防雨罩、样气整流腔和气体整流器为同轴安装;所述的加速喷嘴、惯性分离室、惯性撞击台和样气收集室为同轴安装,连接处内部有O型密封圈。
本发明的原理是:
本发明主要借鉴了常规惯性撞击式采样器的工作原理,利用的是惯性分离法,其结构原理图如附图2所示。图中W为惯性加速喷口的直径,T为加速喷口的有效长度,S加速喷口下边缘距离惯性撞击台的高度。
斯托克斯数k是个无量纲的参数,它能够直接反映粒子能否被截留在惯性撞击台上,对于惯性切割器来讲,斯托克斯数可表述为:
式中,ρp为颗粒物质量密度,Cc为坎宁安滑流指数,dp为颗粒物切割粒径,U为喷口处空气的平均速率,η为空气动力黏度系数。如果定义样气采样气流流速为Q,其大小为可以表示为U=Q/(π(W/2)2)。本发明设计样气采样流量为16.7L/min,T:W:S=1:1:1,其他参数选取大气压强为101.325kPa、温度为20℃的条件下的参考值,由此可以获得惯性加速喷口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62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