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鼠李糖脂作为药物口服促吸收剂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75792.1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7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孟琴;姜利芳;张国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紫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47/26 | 分类号: | A61K47/2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糖脂 作为 药物 口服 吸收剂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表面活性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鼠李糖脂作为药物口服促吸收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种结构复杂、基团多样化的表面活性物质,主要由微生物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易被降解且本身无毒,其环境友好性及生物相容性均较好,因而在环境保护、医药化工、食品以及农业等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亲水的1-2个鼠李糖与亲脂的1-2条脂肪酸链连接成的鼠李糖脂是最受关注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之一。例如,鼠李糖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提高微生物对芳烃等难溶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能力;(2)作为抗生素使用:破坏细菌、真菌等的细胞膜,从而抑制生长;(3)作为食品添加剂,促进食品的乳化等。
因为给药方式简便且生产成本较低,口服药物是药物疗法中最常采用的形式。有些药物由于难被胃肠道吸收而导致生物利用度差,限制了其口服应用而改用注射给药等方式。据最新研究报道,吸收促进剂可提高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从而提高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但到目前为止,只有癸钠进入了一期临床,但该促吸收剂存在用量大的缺陷。其它尚未进入临床试验的候选口服促吸收剂或损伤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或引起人体内免疫反应亦或价格昂贵。因此,相对低毒,价廉且有效的促吸收剂成为研究热点。
虽然鼠李糖脂具有潜在的广泛用途,但未见其作为药物口服促吸收剂的应用报道。本发明采用环境与健康均友好的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用于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口服促吸收剂的不足,提供一种鼠李糖脂作为药物口服促吸收剂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鼠李糖脂作为药物口服促吸收剂的应用,鼠李糖脂的质量百分比浓度高于90%,鼠李糖脂在药物中的用量为20-1000mg/L。
进一步地,所述鼠李糖脂可以作为亲脂性大分子药物、亲水性药物或者以转运蛋白介导为主的药物等的口服促吸收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鼠李糖脂作为药物的口服促吸收剂,可以安全有效地提高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鼠李糖脂产品作为多种药物的口服药物促吸收剂的应用。
1.所用的鼠李糖脂具有高于90%的纯度(质量百分比浓度)。
2.在体外实验中,首先采用细胞水平的检测。具体过程如下
鼠李糖脂添加到含有一定浓度待测药物的培养基或者缓冲液中,加到培养有细胞的 (或其他培养小室)的一侧,另一侧放置空白的培养基或者缓冲液,放置在37℃二氧化碳培养箱中振荡培养0.5-4小时。期间在不含细胞的一侧进行密集采样,每次采集样品后补充同等体积的空白培养基或者缓冲液,分析采集样品的浓度,由此计算出待测药物的表观渗透系数。
在体外实验中,采用离体的器官进行检测。具体过程如下:
鼠李糖脂添加到含有一定浓度待测药物的培养基或者缓冲液中,加到器官(比如小肠截段)的内侧,另一侧放置空白的培养基或者缓冲液,采用含5%CO2的氧气进行鼓泡培养0.5-4小时。中间密集采集开始为空白培养基或者空白缓冲液一侧的样品,采集样品后补充同样体积的空白培养基或者缓冲液,由此计算出待测药物的表观渗透系数。
3.在体内实验中,主要采用常用的一些实验动物进行,以下具体的操作以小鼠作为代表。
主要采用体重为250g左右的小鼠为试验对象。所有动物实验操作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实验法定规定进行。实验前,所有的小鼠都禁食12小时,只喂水。用乙醚轻度麻醉后,通过灌胃的方法将常规的口服剂量的待测药物和不同浓度鼠李糖脂混合后给小鼠给药,每个浓度组设十个平行。
分别于给药后的0、0.25、0.5、1、1.5、2、3、4、6、8和12小时后采用眼眶取血0.5ml血样放到含有肝素的试管中快速离心分离,离心后得到的血浆在-20℃条件下保存用于分析。待分析出血药浓度后,通过药时曲线和静脉注射得到的100%吸收的血药浓度计算出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详述本发明具体内容及其所带来的显著效果。
实施例1:在细胞水平,鼠李糖脂促酚红的跨膜吸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紫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州紫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57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