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凸轮驱动的摆镜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375722.6 | 申请日: | 2012-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9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安虎;王伟;丁烨;高心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2B26/08 | 分类号: | G02B26/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凸轮 驱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凸轮驱动的摆镜机构,可用于精密工程领域的光束精确扫描、跟踪和对准。
背景技术
摆镜机构在动态光学跟踪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以精确实现光路的对准、被测对象的跟踪、光束指向误差的补偿修正等。精确控制摆镜的偏摆运动是提高系统精度的重要因素。
在先技术(孙建锋等专利,申请号:200410024986.2,申请日2004年10月“星间激光通信终端高精度动静态测量装置”)中采用力矩电机直接耦合转动轴而实现光学元件的偏摆,从而实现角度调节,但是该机械系统对力矩电机的转动精度和动力性能要求较高,机械误差较大。
在先技术(李安虎等专利,申请号:200510026553.5,申请日2005年6月“双光楔光束偏转机械装置”)中,提出了直线电机直接顶进驱动的方式,运动中属于变负载系统,不仅控制精度难以保证,而且难以克服回位弹簧和顶杆等在运动中产生的摩擦和影响。
在先技术(李安虎等专利,申请号:201010588924.X,申请日2010年12月“偏摆光楔扫描装置”)中通过三个机械模块的运动耦合实现了光楔的偏摆运动,但由于第一模块和第三模块都采用了滑动导轨方案,都是通过滑块在其导轨上的滑动实现的,因此两级滑动导轨产生的误差累积影响了偏摆角度调节的精度,同时第二模块采用关节轴承也存在运动间隙,影响系统使用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凸轮驱动的摆镜机构,采用凸轮驱动的方式来精确控制摆镜的偏摆运动,以克服上述在先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本发明提出的采用凸轮驱动的摆镜机构,包括镜框及转动半轴总成、弹簧紧连装置、偏摆凸轮机构、电机及传动部分、摆镜支撑结构和机座,其中:
镜框与转动半轴左右段刚性联结,通过滚动轴承由机座两侧面支撑;由电机通过带传动控制凸轮机构实现摆镜的精确偏摆。
所述镜框及转动半轴总成包括摆镜4、转动半轴2、镜框5、第一滚动轴承8、第一轴承端盖6、第一沉头螺钉7和角度编码器3,摆镜4通过摆镜支撑结构固定于镜框5内,镜框5与转动半轴2的左右段刚性联接;所述转动半轴2的左右段分别通过第一滚动轴承8安装在机座1上;第一滚动轴承8的内圈由轴肩定位,外圈由第一轴承端盖6固定;第一轴承端盖6通过第一沉头螺钉7固定于机座1的侧面;所述转动半轴2的左段还连有角度编码器3;
所述弹簧紧连装置包括弹簧护罩41、平面涡卷弹簧42和外盖43,所述弹簧护罩41通过螺纹旋入转动半轴2右段中,为平面涡卷弹簧42提供放置平面;所述平面涡卷弹簧42一端嵌入转动半轴2的右段端面凹槽内,另一端放入第一轴承端盖6的凹槽内,通过六角头螺钉45固定;所述外盖43通过第七沉头螺钉44固定于第一轴承端盖6右侧;
所述偏摆凸轮机构包括偏摆板17、凸轮22、凸轮轴23和凸轮架25,所述偏摆板17通过第二沉头螺钉16与镜框5连接,并与凸轮22形成运动副;凸轮22固定在凸轮轴23上,凸轮轴23通过第二滚动轴承20安装在凸轮架25上;第二滚动轴承20的内圈通过凸轮轴23的轴肩定位,外圈由第二轴承端盖19固定;第二轴承端盖19通过第三沉头螺钉21连接在凸轮架25上;凸轮架25分左、右两个,分别通过第四沉头螺钉26固定在机座1上;
所述电机及传动部分由带轮24、V带27和电机28组成,所述带轮24固定在凸轮轴23上,且套于V带27一端,电机28的轴套于V带27另一端,带轮24与V带27配合连接完成电机28与凸轮轴23的运动传递;电机28通过第五沉头螺钉29固定在机座1上。
本发明中,所述的电机及传动部分还可以由电机28通过联轴器直接耦合到凸轮轴23上来实现,所述联轴器包括右半联轴器36和左半联轴器37,右半联轴器36通过第一普通平键35与凸轮轴23实现周向连接,轴向采用凸轮轴23的轴肩定位;左半联轴器37通过第二普通平键38与电机轴39实现周向定位,轴向通过紧定螺钉40固定;所述左半联轴器37与右半联轴器36通过绞制孔用螺栓34相连接,并用六角头螺母32拧紧,拧紧面还放有第二弹性垫圈33;所述电机28通过第五沉头螺钉29固定于电机台30上,电机台30通过第六沉头螺钉31固定于机座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57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接触式数据传输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下抛石基床夯实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