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再生接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5094.1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6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津海;汪波;周生明;赵秋奇;孙亚春;关保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管理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B1/16 | 分类号: | H04B1/16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郭燕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再生接收机 | ||
1.一种超再生接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1)、低噪声放大单元(2)、注入锁定超再生单元(3)、基带信号解调单元(4)和数字控制逻辑单元(5),所述注入锁定超再生单元(3)包括依次连接的注入锁定辅助模块(31)和数字控制振荡模块(32),所述数字控制振荡模块(32)包括数字控制谐振网络模块(321)和正反馈支路模块(322);所述低噪声放大单元(2)对所述天线(1)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后发送给所述注入锁定超再生单元(3),所述基带信号解调单元(4)对所述注入锁定超再生单元(3)的输出信号进行解调,所述数字控制逻辑单元(5)与所述正反馈支路模块(322)的熄灭信号输入端连接,为所述正反馈支路模块(322)提供熄灭信号;
所述数字控制逻辑单元(5)接收频率自校准指令后,停止输出熄灭信号至所述熄灭信号输入端并控制所述注入锁定辅助模块(31)工作;
所述数字控制逻辑单元(5)接收处理超再生信号指令后,控制所述注入锁定辅助模块(31)停止工作并输出熄灭信号至所述熄灭信号输入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再生接收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关电路(6),所述开关电路(6)设置在所述低噪声放大单元(2)和注入锁定超再生单元(3)之间,所述开关电路(6)的控制端连接到所述数字控制逻辑单元(5),所述数字控制逻辑单元(5)控制所述开关电路(6)在闭合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从而使所述低噪声放大单元(2)输出的信号在所述数字控制逻辑单元(5)接收到频率自校准指令后通过所述注入锁定辅助模块(31),而在所述数字控制逻辑单元(5)接收到处理超再生信号指令后不通过所述注入锁定辅助模块(3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再生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噪声放大单元(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级低噪声放大模块(21)和第二级低噪声放大模块(22);所述第一级低噪声放大模块(21)的输入端与所述天线(1)连接,所述数字控制振荡模块(32)的信号输入端耦合到所述第一级低噪声放大模块(21)的输出端,所述注入锁定辅助模块(31)的信号输入端耦合到所述第二级低噪声放大模块(22)的输出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再生接收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关电路(6),所述开关电路(6)设置在所述低噪声放大单元(2)和注入锁定超再生单元(3)之间,所述开关电路(6)的控制端连接到所述数字控制逻辑单元(5),所述数字控制逻辑单元(5)控制所述开关电路(6)在闭合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从而使所述第二级低噪声放大模块(22)输出的信号在所述数字控制逻辑单元(5)接收到频率自校准指令后通过所述注入锁定辅助模块(31),而在所述数字控制逻辑单元(5)接收到处理超再生信号指令后不通过所述注入锁定辅助模块(3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再生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6)包括控制开关(S)和反相器(X),所述控制开关S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级低噪声放大模块(21)的两个输出端连接,两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数字控制振荡模块(32)的电感的两端连接,所述控制开关(S)具有控制接口,所述反相器(X)的输入端与所述数字控制逻辑单元(5)连接,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接口连接,所述数字控制逻辑单元(5)控制所述控制开关(S)在闭合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再生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锁定辅助模块(31)包括两个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Y),所述两个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Y)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数字控制振荡模块(32)的可调电容两端连接,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级低噪声放大模块(22)的两个输出端连接,发射极连接到所述注入锁定辅助模块(31)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超再生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信号解调单元(4)包括依次连接的包络检测模块(41)和滤波模块(42),所述包络检测模块(41)用于对所述注入锁定超再生单元(3)的输出信号进行包络检测,所述滤波模块(42)用于对所述注入锁定超再生单元(3)的输出信号进行滤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管理中心,未经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管理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509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