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滑破冰安全轮箍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373751.9 | 申请日: | 2012-10-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8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 发明(设计)人: | 韦战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京阳节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C27/16 | 分类号: | B60C27/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滑 安全 轮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箍,特别是一种防滑破冰安全轮箍。
背景技术
在城乡交通现代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安全行车尤其是雨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道路安全行车,早已成为交通管理者与交通参与者极为重视和难以切实解决的大问题,目前一直沿用的防滑链等防滑辅助物虽可一定程度地解决了防滑问题,但由于防滑链等技术结构和使用性能的局限性,其尚存在装卸不便、驱动性较低、防滑效果差、安全系数低、功能较单一、实用性不广、行车慢能耗大等弊端。为此,本发明人经过长期观察与反复研究,发明出一种综合技术更先进和性能更优越的防滑破冰安全轮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相关技术缺陷和社会需求问题,提供一种设计精巧、多能广用、优质高效、安用简捷、可靠便利、驱动性强、节能环保、便于维护、成本较低、经久耐用,即综合性价比极高的防滑破冰安全轮箍。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滑破冰安全轮箍,包括轮套体、固定件两个部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套体包括防滑套、防滑钉、防滑刀,所述防滑套设置于轮箍的外围,,所述防滑钉设置防滑套外侧和防滑刀之间,所述防滑刀设置于防滑套外侧;
所述固定件包括后锥锁、后锁杆、前拉条、后拉条、前箍圈、后箍圈、前锁杆、前锥锁,所述后锥锁设置于后锁杆外侧,所述后锁杆设置于后箍圈断面两端,所述前拉条设置于防滑套与前箍圈之间,所述后拉条设置于防滑套与后箍圈之间,所述前箍圈设置于前拉条一端的通孔或套槽中,所述后箍圈设置于后拉条一端的通孔或套槽中,所述前锁杆设置于前箍圈断面两端,所述前锥锁设置于前锁杆外侧。
其中所述防滑套体技术可用于生产与普通轮毂匹配的特种轮胎,所用主材质可为高性能橡胶、纳米、金属等。
其中所述后锥锁设有锥形螺纹状锁槽通过下旋与后锁杆上的螺纹状锁槽匹配锁紧。
其中所述后锁杆为两对称半圆杆(相合成圆杆)和杆的弧形外侧开有与后锥锁内侧锥形螺纹状锁槽相匹配的螺纹状锁槽。
其中所述前拉条与前箍圈相接的一端和后拉条与后箍圈相接的一端分别设有相同的箍圈穿孔或套槽。
其中所述前后拉条、箍圈、锥锁等既可用金属材质制作亦可用纳米纤维等制作。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结构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性能优越、安全实用
本发明采用创新设计理念与独创技术设计出由轮套体、固定件两个部分构成的防滑破冰安全轮箍,轮套体包括防滑套、防滑钉、防滑刀,防滑套作用是把持固定件和设置防滑钉、防滑刀,防滑钉作用是凿穿覆盖道路的冰雪等易滑物面和稳定轮体,防滑刀作用刨破覆盖道路的冰雪等易滑物面和防止轮体滑移,固定件包括后锥锁、后锁杆、前拉条、后拉条、前箍圈、后箍圈、前锁杆、前锥锁,后锥锁作用是拉紧锁定后锁杆,后锁杆作用是配合后锥锁拉紧锁定后箍圈,前拉条作用是拉紧和固定防滑套一侧,后拉条作用是拉紧和固定防滑套一侧,前箍圈作用是套扣固定前拉条,后箍圈作用是套扣固定前拉条,前锁杆作用是配合前锥锁拉紧锁定前箍圈,前锥锁作用是拉紧锁定前锁杆。由于采取上述的套装、锁紧、固定、防滑、破冰和安全、便利、实用及可制造特殊轮胎等综合技术,形成该发明结构严谨、技术先进、多能广用、操作便利、节能环保、经久耐用、制用成本低等优势,使其综合性能优越和安全实用;
2、性价比高、效益明显
本发明以创新和发展理念把轮套体、固定件两个部分中的防滑套、防滑钉、防滑刀、后锥锁、后锁杆、前拉条、后拉条、前箍圈、后箍圈、前锁杆、前锥锁等进行有机构设,使轮箍具有安全可靠、有效实用、装卸便捷、经久耐用、制用成本低等综合效能,极大地拓展和克服了恶劣气候和不利路况下保障交通安全畅通的高难度技术要求,使其综合性价比高和效益明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防滑破冰安全轮箍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防滑破冰安全轮箍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防滑破冰安全轮箍的防滑套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防滑套,2-防滑钉,3-防滑刀,4-后锥锁, 5-后锁杆, 6-前拉条,7-后拉条,8-前箍圈,9-后箍圈,10-前锁杆,11-前锥锁。
实施方式
如1-2附图所示,本发明防滑破冰安全轮箍,包括轮套体、固定件两个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京阳节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市京阳节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37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秸秆基质肥用于水稻种植的方法
- 下一篇:滤水系统的控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