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高压电子点火线圈专用环氧粘合剂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72385.5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0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骆良德;郭星桥;骆梓珺;郭文婷;李宝刚;郭晓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滨海津丽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63/02 | 分类号: | C09J163/02;C09J11/06;C09J11/08;C09J11/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朱瑜 |
地址: | 3003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高压 电子 点火 线圈 专用 粘合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氧粘合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高压电子点火线圈专用环氧粘合剂。
背景技术
目前,环氧树脂作为粘合剂基料,能粘接多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优良的机械性能。但是现有的未改性的环氧树脂固化后,其脆性大,易发生开裂。特别是汽车高压电子点火线圈专用环氧粘合剂,普通存在耐热性、机械性、电性能差等技术问题。粘合剂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粘接性能,将会严重影响的汽车高压电子点火线圈的正常使用,甚至造成事故隐患和安全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汽车高压电子点火线圈专用环氧粘合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耐热性好、机械性高、高电性能,制备工艺简单、产品性能优良,保证汽车高压点火线圈不开裂和高温下电性能不降低等特点的汽车高压电子点火线圈专用环氧粘合剂。
本发明汽车高压电子点火线圈专用环氧粘合剂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高压电子点火线圈专用环氧粘合剂,其特点是:环氧粘合剂包括粘合剂组分和固化剂组分,粘合剂组份与固化剂组份的质量比为10:4—9,粘合剂组份与固化剂组份的质量份组成为:
粘合剂:粘合剂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
双酚型环氧树脂80-100份
丁腈胶增韧剂 20-45份
有机硅树脂 30-50份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3-9份
硅烷偶联剂 1-5份
固化剂:固化剂包括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
聚醚胶固化剂 80-100份
己二胺固化促进剂 5-16份
间苯二胺固化促进剂3-9份。
本发明汽车高压电子点火线圈专用环氧粘合剂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汽车高压电子点火线圈专用环氧粘合剂,其特点是:
粘合剂:粘合剂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
双酚型环氧树脂80-100份
丁腈胶增韧剂 30-40份
有机硅树脂 35-45份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5-7份
硅烷偶联剂2-4份
固化剂:固化剂包括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
聚醚胶固化剂 80—100份
己二胺固化促进剂 7—10份
间苯二胺固化促进剂 5-7份
间本二甲胺固化促进剂 2-4份。
所述的汽车高压电子点火线圈专用环氧粘合剂,其特点是:双酚型环氧树脂为环氧当量186-188的双酚型环氧树脂。
所述的汽车高压电子点火线圈专用环氧粘合剂,其特点是:有机硅树脂为二甲基二氧硅烷10-30、二苯基二氧硅烷30-40份和硼酸5-8份汽车高压电子点火线圈专用环氧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粘合剂和固化剂两组分的制备过程:
粘合剂制备:将粘合剂包括的组分双酚型环氧树脂、丁腈胶增韧剂、有机硅树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硅烷偶联剂按重量份计量后加入反应釜中,在110-130℃条件下,搅拌反应2-4小时后制提粘合剂。
固化剂制备:将固化剂包括的组分聚醚胶固化剂、己二胺固化促进剂、间苯二胺固化促进剂、间本二甲胺固化促进剂按其其重量份数计量后,加入反应釜中,在60-90℃条件下搅拌,真空脱去低沸物1-2小时;降温至室温制得所需的固化剂。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汽车高压电子点火线圈专用环氧粘合剂由于采用了本发明全新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产品粘接性能良好,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开裂、脱壳现象。本发明具有耐热性好、机械性高、高电性能,制备工艺简单、产品性能优良,保证汽车高压点火线圈长期在高温、高压下连续不断的工作条件下,点火线圈不开裂和高温下电性能不降低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一种汽车高压电子点火线圈专用环氧粘合剂,包括粘合组分和固化组分,粘合组份与固化组份的质量比为10:7,粘合组份与固化组份的质量份组成为:
粘合剂包括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
双酚型环氧树脂100份
丁腈胶增韧剂 40份
有机硅树脂 35份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7份
硅烷偶联剂 3份
固化剂:固化剂包括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
聚醚胶固化剂 10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滨海津丽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滨海津丽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23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酵制备柠檬酸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行走粮食灌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