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开式试验堆辐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2083.8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0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宁广胜;林虎;佟振峰;张长义;刘兴民;杨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21C23/00 | 分类号: | G21C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1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开 试验 辐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反应堆辐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对开式试验堆辐照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反应堆内进行辐照样品辐照考验是复杂程度很高的试验。首先,为了适应辐照孔道的空间,同时减少试验中产生的感生放射性,辐照考验中必须将试验对象的体积尽量缩小;其次,为了增强堆内试验的安全性,反应堆内试验要求入堆装置的结构简单可靠且易于操作,深入辐照孔道内的电源必须为安全电源(电压≤50V);除了上述要求外,如果需要在辐照考验试验中控制辐照温度,在设计入堆试验之初就必须考虑各种热问题,包括:入堆装置的辐照自加热、试验对象的辐照自加热以及热传导。由于控制辐照温度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因此需要在试验装置设计中针对温度场进行模拟计算,以便确保辐照温度的均匀性。
保温材料往往应用于高温或低温场合,此种材料的最大特点是保温能力好但导热性差。因此,当针对此种材料进行控温的辐照考验时,材料的导热差特性会令辐照温度不均匀,这给试验的温度控制带来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感生放射性小并能提供均匀温度场的对开式试验堆辐照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对开式试验堆辐照装置,包括辐照管和与辐照管连接的温度控制系统,辐照管包括外套筒和设在外套筒中用于承载辐照样品的内套筒,外套筒由两个半圆柱形筒体对接而成;温度控制系统包括伸入辐照样品内部的温度探头和设在内、外套筒的筒体之间的加热层以及外置的加热控温设备,温度探头与加热控温设备连接,加热控温设备与加热层连接。
进一步,内套筒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外套筒的每个半圆柱形筒体的两端对称设有半圆柱形缩口,外套筒上位于相同端的半圆柱形缩口上对应地设有定位孔。
进一步,外套筒的两端设有隔热的定位支点。
进一步,内套筒的辐照样品内设有将辐照样品均匀分割成若干份的导热材料。
再进一步,导热材料为铝制材料。
进一步,温度探头为测温热电偶。
进一步,温度控制系统中,加热层的外侧还设有包裹加热层的保温层。
进一步,加热控温设备外接220V电源,并为加热层提供≤50V的直流电。
本发明是提供的辐照样品入堆辐照装置,在入堆考验试验期间用于承载辐照样品入堆辐照,并为试验提供高温环境。该辐照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拆解,可多次使用;此外,安全可靠,能为试验提供均匀的温度场,且感生放射性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对开式试验堆辐照装置的剖视图,图中略去了外置的加热控温设备和相关连接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对开式试验堆辐照装置,包括辐照管和与辐照管连接的温度控制系统。辐照管包括外套筒1和设在外套筒1中用于承载辐照样品的内套筒2,外套筒1由两个半圆柱形筒体对接而成,辐照样品设在内套筒2中;温度控制系统包括伸入辐照样品内部的温度探头6和设在内套筒2、外套筒1的筒体之间的加热层3以及外置的加热控温设备,温度探头6与加热控温设备连接,加热控温设备与加热层3连接。本发明中,温度探头6将温度信号传递给外置的加热控温设备,通过加热控温设备控制加热层3进行加热。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辐照管的外套筒1、内套筒2均采用铝制材质,内套筒2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圆桶结构;外套筒1的每个半圆柱形筒体的两端对称设有半圆柱形缩口(半圆柱形缩口的尺寸根据试验要求设定),外套筒1上位于相同端的半圆柱形缩口上对应地设有定位孔5,使用铝条或铝制销钉穿过定位孔5可以将两个半圆柱形筒体固定在一起。实际制作时,至少在每个半圆柱形缩口上各设一个定位孔5(共计4个),以实现外套筒1两端的固定连接。
此外,外套筒1的两端还分别设有4个隔热的定位支点7,用于减少热传递。定位支点7可以均匀地设在外套筒1的筒体与半圆柱形缩口之间的端面上。
本发明中,加热层3的外侧即加热层3和外套筒1的筒体之间设有包裹在加热层3上的保温层4,该保温层4在起到减少热量的损失同时,也起到绝缘的作用。为减少热量损失,最好在内套筒2与外套筒1形成的其他空腔内也设置保温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20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