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铁固废物回收利用工艺方法和装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0837.6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6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徐培万;王生阳;张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248 | 分类号: | C22B1/2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景辉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铁固 废物 回收 利用 工艺 方法 装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铁固废物回收利用工艺方法和装备,其主要功能为实现各类含铁固废物作为烧结原料回收使用。
背景技术
冶金企业在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含铁灰渣泥,即包括散状渣泥(即返矿、钢渣、轧钢皮)和除尘灰等的含铁固废物。目前,含铁灰渣泥(即含铁固废物)的主要处理方法有直接烧结法,大多数钢铁企业采用直接配入烧结系统回用的方式处理含铁灰渣泥。直接回用烧结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含铁灰渣泥资源的回收利用,但是由于缺乏各类回收物料均质化过程,使得在回用这些含铁灰渣泥的过程中存在影响钢铁止常生产的问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环保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影响烧结透气性,烧结生产波动较大,进而影响烧结矿产品质量与止常生产。
另外,由于缺乏各类回收物料均质化过程,含铁灰渣泥加入到烧结料的数量和与烧结料(烧结粉矿)的比例都不能过多,否则会加剧烧结矿产品的质量缺陷,因而,用现有的烧结法处理含铁灰渣泥不能充分处理含铁灰渣泥,还会剩下大部分含铁灰渣泥,剩下这部分含铁灰渣泥大约占到含铁灰渣泥总量的80%,利用的含铁灰渣泥不过在20%左右。因而,现有的烧结法处理含铁灰渣泥还存在不能充分处理含铁灰渣泥的问题,会产生占用场地、影响环境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铁固废物回收利用工艺方法和装备,以解决现有的烧结法处理含铁固废物影响烧结矿产品质量与止常生产的问题。本发明还能解决现有的烧结法不能充分处理含铁灰渣泥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含铁固废物回收利用工艺方法,所述含铁固废物回收利用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含铁固废物按照原始成分进行品类分开后输送到相应料仓内储存;
B:然后按含铁品位目标值确定所述含铁固废物作为配料所需的品类和配比;
C:然后按照确定好的品类和配比从所述相应料仓内输出所述含铁固废物;
D:然后将所述含铁固废物进行一次配料并搅拌混匀形成匀质化固废物;
E:然后将所述匀质化固废物与烧结熔剂和所述烧结原料进行二次配料制成混合料;
F:制成所述混合料后,将所述混合料进行烧结。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E还包括:在所述形成全料混匀之前,根据所述烧结熔剂的粒度,粉碎所述烧结熔剂。
进一步地,所述含铁固废物回收利用工艺方法还包括:步骤G:将所述混合料送至混匀料场造堆,利用平铺端取工艺,进一步均质化所述混合料,所述步骤G发生在所述步骤E与在所述步骤F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步骤A1:将所述含铁固废物分为除尘灰和散状渣泥并分别输送到除尘灰收集料仓和散状渣泥收集料仓。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D具体包括步骤D2:将所述除尘灰和/或散状渣泥进行一次配料并搅拌混匀形成匀质化固废物;所述步骤E具体包括步骤E2:将所述匀质化固废物输送到混匀配料槽中与烧结熔剂和所述烧结原料进行二次配料制成混合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铁固废物回收利用装备,所述含铁固废物回收利用装备至少包括:对含铁固废物进行一次配料并搅拌混匀形成匀质化固废物的含铁固废物预处理装备、提供烧结熔剂的烧结熔剂加工装备、以及对所述匀质化固废物、烧结熔剂与烧结原料进行混匀制成混合料的混匀配料槽,所述混匀配料槽设置在所述烧结熔剂加工装备的下游。
进一步地,所述含铁固废物回收利用装备还包括:与所述混匀配料槽连接的混匀料场,所述混匀料场中设有堆料机和取料机,所述烧结熔剂加工装备至少包括:烧结熔剂受料仓。
进一步地,所述含铁固废物预处理装备包括:依次布置的含铁固废物收集料仓、第一输送设备、混合设备、第二输送设备和含铁固废物混料仓,所述含铁固废物收集料仓容纳收集来的含铁固废物,所述多个含铁固废物收集料仓同时给料实现所述一次配料,所述第一输送设备将所述含铁固废物从所述含铁固废物收集料仓输送到所述混合设备,所述混合设备将所述含铁固废物进行搅拌混匀形成匀质化固废物,所述第二输送设备将所述匀质化固废物输送到含铁固废物混料仓。
进一步地,所述烧结熔剂加工装备还包括:与所述烧结熔剂受料仓连接的破碎设备、与所述破碎设备连接的第三输送设备、以及与第三输送设备连接的烧结熔剂存储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08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封件安装结构及密封件安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中草药贴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