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冲脚件及具有该缓冲脚件的辊道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0349.5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9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良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3/11 | 分类号: | B65G13/11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冯志云;吕俊清 |
地址: | 030024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冲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底部的缓冲件,特别涉及一种能缓冲较大冲击力的缓冲脚件及具有该缓冲脚件的辊道。
背景技术
由辊子与轴承座或辊座甚至再加上减速电机组成的可旋转辊子组件叫传动辊,去掉减速电机的叫自由辊,生产中往往由多个传动辊或者自由辊按一定间隔排列组成长距离的辊子排列,通常叫做运输辊道,或简称辊道。现行圆棒料或者无缝钢管生产中所使用的运输辊道直接安装在底座上,在这种传统辊道中,辊道与底座刚性连接,由于辊道承接的物体往往是从上面滚落下来的,数吨重的物体砸在辊道上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因而会损坏轴承,会缩短辊道的使用寿命,另外生产过程中钢管冲击的噪声非常大。因此操作过程会存在不安全因素和噪音污染因素。
虽现有技术设备底部安装有橡胶垫片,但在圆棒料或者无缝钢管滚落时,辊道会受很大冲击力,这时橡胶垫片一般会向外周变形,起到的缓冲作用较小,且往往会把橡胶垫片砸碎失效,因此无法在此领域直接应用橡胶垫片。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缓冲较大冲力的缓冲脚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缓冲管料滚落时较大冲击力的运输辊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缓冲脚件,包括连接座、缓冲体和紧固件;所述连接座内部形成有开口向上的腔体,所述连接座具有组装于下部固定底座的连接结构;所述缓冲体为设置于所述腔体内的弹性件;所述紧固件一体成型于所述缓冲体的上部内,所述紧固件将上部设备紧固于此缓冲脚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普通橡胶垫,将缓冲体成型在连接座内,能避免缓冲体向四周变形,可获得较好的承力;且紧固件一体成型于缓冲体中,能保证上部设备的固定安装。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连接座包括主体和连接板;所述腔体成型于所述主体内;所述连接板为所述连接结构,所述连接板一体成型于所述主体底部外侧,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组装于下部固定底座的连接件。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缓冲体为一体成型于所述腔体内的橡胶件。缓冲件下方的空腔也能保证足够的变形空间,因此可以充分吸收向下的压力。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缓冲体在所述紧固件底部向下形成一个空腔,所述空腔顶部具有拱形的环形槽。环形槽能保证一定的支撑强度,且便于回弹。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主体内侧向中心凸设有截面为梯形的内环,所述缓冲体外形适配所述内环形状。借此内环会使缓冲体向下的压力集中于中部,不会过于集中在底部。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紧固件包括一个固定件及一个适配的装配件,所述固定件一体成型于所述缓冲体内,所述装配件将上部设备紧固于此缓冲脚件;所述固定件内部设有螺孔。以便于安装上部设备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固定件内部设有螺孔,而所述装配件为能适配紧固于所述固定件螺孔的螺栓。以此更有效地固定上部设备。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固定件外周面设有便于与缓冲体固定结合的沟槽。以牢固结合二者。
根据上述构思,还包括一个盖设于连接座及缓冲体上部的顶盖,所述顶盖是中间有供所述紧固件穿设的通孔;所述缓冲体向上凸出有用于支撑所述顶盖的凸部,所述凸部高出所述连接座主体。可防止上部设备中的油污和杂质接触缓冲体的橡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如前所述的缓冲脚件的辊道,所述辊道包括辊子、轴承座和辊座,条形的所述辊座上间隔固定有数对轴承座,每对所述轴承座内固定有所述辊子;至少两个所述缓冲脚件安装于所述各轴承座和辊座之间,由所述连接座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底座,而所述紧固件将所述轴承座固定于所述缓冲脚件上部。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辊子包括传动辊和自由辊,所述传动辊受减速电机驱动能进行旋转;所述自由辊则被动旋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数个缓冲脚件支撑辊道,使整个辊道有了弹性,即使数吨重的物体砸在辊道上,缓冲脚件也可以将冲力进行有效缓冲,从而改善了辊道的受力状况,通过缓冲脚件弹性作用,辊道运行会更平稳,设备使用更牢靠,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客观降低了生产产品的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缓冲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缓冲辊道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03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介孔-大孔多级有序单分散微米球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磁阀阀体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