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核酸美白祛斑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69781.2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5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兵;殷勤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兵;殷勤伟 |
主分类号: | A61K8/64 | 分类号: | A61K8/64;A61K8/60;A61K8/96;A61Q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酸 祛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小核酸美白祛斑霜,其特征在于:该祛斑霜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小核酸活性成分0.001-0.01%、透皮穿膜肽0.04-0.5%和化妆品辅料99.49-99.95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白祛斑霜,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核酸活性成分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MITF-sRNA30-90%、TYR-sRNA5-60%和TYRP-sRNA5-3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美白祛斑霜,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核酸活性成分由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MITF-sRNA60%、TYR-sRNA30%、TYRP-sRNA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白祛斑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皮穿膜肽包括精氨酸6聚体、精氨酸7聚体、精氨酸8聚体和精氨酸9聚体,其中,所述精氨酸9聚体占所述透皮穿膜肽总重量的85%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白祛斑霜,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妆品辅料包括聚氢化聚癸烯、山梨坦橄榄油酸酯、硬脂酸、鲸蜡醇、聚二甲基硅氧烷、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双-PEG-15甲基醚聚二甲基硅氧烷、1、2-戊二醇、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牛油果树果脂、香精、氢化橄榄油酸乙基己酯、EDTA二钠、硫辛酸、甘油和透明质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白祛斑霜,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核酸活性成分与所述透皮穿膜肽的重量比为1∶2-80。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美白祛斑霜,其特征在于:该祛斑霜由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小核酸活性成分0.005%、透皮穿膜肽0.195%、聚氢化聚癸烯3%、山梨坦橄榄油酸酯3%、硬脂酸1.5%、鲸蜡醇2%、聚二甲基硅氧烷1%、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2%、双-PEG-15甲基醚聚二甲基硅氧烷5%、1、2-戊二醇3%、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0.4%、牛油果树果脂3%、香精0.15%、氢化橄榄油酸乙基己酯4%、EDTA二钠0.1%、硫辛酸1%、透明质酸0.05%、甘油5%、余量为去离子水。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核酸美白祛斑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用医用级去离子水分别将小核酸活性成分和透皮穿膜肽溶解,在搅拌状态下将小核酸活性成分的溶液缓慢逐滴地加入透皮穿膜肽的溶液中,继续搅拌使小核酸活性成分和透皮穿膜肽能充分混合,直至形成纳米颗粒,备用;
2)在搅拌状态下向水中加入透明质酸、甘油和EDTA二钠,搅拌至透明,加热形成水相原料,备用;
3)将聚氢化聚癸烯、山梨坦橄榄油酸酯、硬脂酸、鲸蜡醇、聚二甲基硅氧烷、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双-PEG-15甲基醚聚二甲基硅氧烷、牛油果树果脂和氢化橄榄油酸乙基己酯混合,加热至85℃作为油相原料,备用;
4)将加热后的所述油相原料与所述水相原料混合搅拌,向其内加入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中和,再向其内加入1、2-戊二醇与硫辛酸的混合物,恒温均质搅拌后冷却至50℃,真空下脱气形成辅料液,冷却至45℃;
5)将步骤1)所得的纳米颗粒与香精同时加入步骡4)所得的辅料液中,均质搅拌,维持真空脱气,继续降温至40℃,出料,即得所述的小核酸美白祛斑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所述均质搅拌的转速不小于3000rpm。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和步骤5)中,所述真空的真空度为-0.1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兵;殷勤伟,未经黄兵;殷勤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978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野外施工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压裂返排液处理撬装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