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光源插拔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64408.8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8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涂前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兆荣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3/06;F21V19/00;F21V2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侯来旺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光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照明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ED铝基板方便更换的LED光源插拔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LED光源以寿命长、无污染、光效高等特点正逐步替代白炽灯和荧光灯光源,而应用于各种灯具中。各种LED灯具中的LED光源均包括铝基板和设置在铝基板上的LED,LED光源一般通过螺钉安装在灯体内,或者通过粘贴剂粘贴在灯体内,安装后不易拆卸,而且灯具长期使用后,往往会出现光源老化、烧损现象,现有的LED灯具的LED光源均通过导线与LED驱动电路连接,如LED损坏需更换时,须断开导线更换新的LED光源,再将新的LED光源与LED驱动电路连接上,此操作必须由专业人员运用工具去操作,售后维修成本高;尤其是LED灯泡内的LED光源,其包括不同形状的铝基板,如某一基板上的LED损坏,需将整个LED光源更换,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无法更换的就报废,无论对经销商、用户还是对生产商而言都是不利的。
因此,如何实现一种光源更换方便的LED光源插拔结构是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LED光源插拔结构,旨在实现LED光源插拔结构的散热快速,LED铝基板更换操作简单,方便用户自行操作,降低资源浪费,降低售后维修成本。
本发明提出一种LED光源插拔结构,包括若干基板和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若干LED,还包括插拔端子和导热柱,所述插拔端子包括插拔端子座及盖设在所述插拔端子座上的插拔端子盖,所述插拔端子座内设有一内环为正多边形的环面,在所述环面内环的各边对应面上均设有向前弹出且互不电气相连的一组正极、负极弹性导片,每组正极、负极弹性导片组之间串联、并联或串并联连接;所述导热柱的形状与所述环面内环的形状匹配,在所述导热柱的侧壁上竖直设有若干与所述基板形状适配的燕尾槽,所述插拔端子盖上设有与所述导热柱横截面形状适配的插口,所述导热柱从所述插口插入置于所述环面内环,所述基板插入相应的所述燕尾槽中并与对应的所述正极、负极弹性导片电接触。
优选地,所述正极、负极弹性导片组由不同电极的单极弹性触片组成,在所述单极弹性触片的底端设有用于电路连接的接线端子,在所述环面上与所述单极弹性触片的底端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通槽,所述接线端子从所述通槽中透出。
优选地,所述正极、负极弹性导片组由两相邻的双极弹性触片中一所述双极弹性触片上的正极或负极导片和另一所述双极弹性触片上的负极或正极导片组成,在所述双极弹性触片的底端设有用于电路连接的接线端子,在所述环面上与所述双极弹性触片的底端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通槽,所述接线端子从所述通槽中透出。
优选地,所述正极、负极弹性导片组包括由两相邻的双极弹性触片中一所述双极弹性触片上的正极或负极导片和另一所述双极弹性触片上的负极或正极导片组成的第一弹性导片组和由所述双极弹性触片上的正极或负极导片和一对应的单极弹性触片组成的第二弹性导片组,在所述双极弹性触片的底端和所述单极弹性触片的底端均设有用于电路连接的接线端子,在所述环面上分别与所述双极弹性触片、所述单级弹性触片的底端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通槽,所述接线端子分别从对应的所述通槽中透出。
优选地,所述插口为与所述燕尾槽对应且适配的凹槽相互连接形成,相邻所述凹槽之间连接形成向内凹进的连接角。
优选地,所述导热柱为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导热柱上设有贯穿所述导热柱上、下端面的热气导流空腔。
优选地,所述热气导流空腔的上端面形状由一与待装螺钉的螺钉头部尺寸适配的安装孔及均匀设置在所述安装孔边缘上的若干燕尾形散热槽组成,所述热气导流空腔的上端面整体尺寸比所述待装螺钉的螺钉头部尺寸大。
优选地,所述导热柱上相邻所述燕尾槽之间设有一底面与所述连接角上端面相互抵触的凸条,所述凸条的底面位于所述导热柱的1/3处或以上,所述凸条的底面与所述连接角上端面相互抵触使所述导热柱的底面高度高于所述插拔端子座的底面高度。
优选地,所述基板为条形铝基板,在所述基板上设有一用于更换所述基板的更换辅助孔,所述更换辅助孔的位置与所述凸条底面位置对应。
本发明的LED光源插拔结构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兆荣,未经蔡兆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44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平湿法蚀刻线咬蚀量测试片的固定结构
- 下一篇:红外探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