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相器、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61218.0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1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廖志强;程海荣;徐春亮;刘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18 | 分类号: | H01P1/18;H01Q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相器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相器、天线。
背景技术
移相器是天线的必要组件,通过改变天线单元的信号之间的相对相位调节天线波束的角度,从而优化通信网络。
腔体移相器包括:金属腔体、同轴电缆、金属接地块,其中金属接地块与同轴电缆电连接。目前,实现金属腔体、金属接地块、同轴电缆共地的结构一般为:金属腔体面积小的侧面开孔,金属接地块设置在开孔处并与金属腔体侧面密封连接;金属腔体上、下表面与金属接地块固定连接,从而实现金属腔体、金属接地块、同轴电缆共地。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腔体移相器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1、接地结构复杂;
2、需要在金属腔体的侧面开孔,且金属腔体侧面的开孔需要与金属接地块匹配,才能使得金属接地块与金属腔体侧面密封,加工复杂,设计困难;
3、由于金属腔体的上表面与螺钉或者其他连接器件连接时,造成连接处容感性比较敏感、金属腔体内能量易泄露、驻波调试困难且一致性差,所以需要对金属腔体上表面连接处做特殊处理,造成加工工序复杂,加工成本高,移相器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相器、天线,通过金属连接件分别与金属接地块与金属腔体固定连接,实现金属腔体与同轴电缆及金属接地块共地,使得移相器的接地结构简单、加工工序简单,加工成本降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相器,包括:接地结构、同轴电缆、金属腔体,其中,
所述接地结构,包括:金属连接件和金属接地块,所述金属接地块与所述同轴电缆的外导体电连接,所述金属连接件分别连接所述金属腔体与所述金属接地块,实现所述金属腔体与所述同轴电缆及所述接地结构的共地。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金属接地块和上述金属连接件位于上述金属腔体的同一侧,该金属连接件与该金属腔体的侧面固定连接。
结合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金属连接件为片状,且该金属连接件的侧边与上述金属腔体的侧面连接,该金属连接件的表面与上述金属接地块连接。
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金属腔体内设置有导体,上述同轴电缆穿过所述金属腔体的侧壁,该同轴电缆的内导体与该金属腔体内的导体电连接。
结合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位于上述同轴电缆和上述导体连接位置的上述金属腔体外表面上设置有开孔。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金属接地块与上述金属腔体之间设置有间隙。
结合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同轴电缆至少有两条,且每两条所述同轴电缆连接同一个所述接地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接地结构至少为两个,位于该移相器的同一个侧面的金属接地块连接同一个金属连接件。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接地结构位于该移相器长度大的侧面上。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
天线单元,用于辐射电磁波束;
以及与所述天线单元连接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移相器,用于调节所述天线单元辐射的电磁波束的角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相器、天线,通过金属连接件分别连接金属腔体与金属接地块,实现金属腔体与同轴电缆及金属接地块共地,使得移相器的接地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移相器的接地结构复杂,加工工序复杂,加工成本高,移相器稳定性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相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相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12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