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生物质沼气池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60783.5 | 申请日: | 201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8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谭巍;宋景慧;李季;杨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C12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黄家俊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生物 沼气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能生物质沼气池。
背景技术
沼气是有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温度是沼气发酵的一个关键因素,沼气发酵速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产气速度也越高,这是由于产沼气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随温度的上升而更加旺盛。
以电站锅炉为例,排烟热损失是锅炉各项热损失中最大的一项,一般在5~12%,通常锅炉排烟温度每降低10~15℃,锅炉效率可提高0.6~1.0%,若以燃用热值为20000KJ/Kg煤的410t/h高压锅炉为例,则每年可节约近万吨动力用煤。
发明内容
为充分利用电站锅炉排烟所带余热,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节能生物质沼气池,所述的节能生物质沼气池的结构如下:
沼气池2埋入地下,在其前后两侧各有一面承重墙1用于支撑沼气池2;所述的承重墙1将烟气通道3分隔为左右两侧,锅炉排烟由一侧流入,另外一侧流出;或者不用承重墙,而是将沼气池2整体悬挂布置;
所述沼气池2的外围布置有烟气通道3,烟气通道3的左右两侧顶端各布置有一支吹灰枪4,吹灰枪4能够360度自由旋转,用来吹扫烟气通道壁面和沼气池壁面上的积灰;
烟气通道3底部布置有除灰口7,用来排出吹灰枪4从烟气通道3和沼气池壁面上清扫下来的积灰,同时除灰口7还用作烟气通道3的检修入口;
在所述的沼气池2的中轴处安装有搅拌机8,所述的搅拌机8用来对沼气池中的物料进行搅拌;
在烟气通道3的入口处布置有烟气通道入口调节阀9;在烟气通道3的出口处布置有烟气通道出口调节阀10和锅炉烟囱6;通过控制所述的烟气通道入口调节阀9和烟气通道出口调节阀10的开度来控制引入烟气通道3内的锅炉排烟的烟气量,使沼气池2内的温度稳定在50~65℃的生产温度;
所述的烟气通道3用水泥混沙子建造,表面粗糙,从而有利于除尘;
在烟气通道3的尾部布置有引风机5,为锅炉排烟流动提供牵引动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利用电站锅炉排烟余热加热沼气池,通过调节烟气通道入口调节阀和烟气通道出口调节阀的开度来控制引入烟气通道的锅炉排烟量,使沼气池内的温度稳定在50~65℃的生产温度,确保沼气池的高产率,同时降低了锅炉的排烟温度,提高了锅炉的效率,减少了锅炉烟囱排入大气的粉尘,有利于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节能生物质沼气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出的节能生物质沼气池的侧视图。
图中标号:
1-承重墙;2-沼气池;3-烟气通道;4-吹灰枪;5-引风机;6-锅炉烟囱;7-除灰口;8-搅拌机;9-烟气通道入口调节阀;10-烟气通道出口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沼气池2的容积、烟气通道3的尺寸和引风机5的容量;
将沼气池2全部埋入地下,在其前后两侧各布置一面承重墙1,所述的承重墙1将烟气通道3分隔为左右两侧,锅炉排烟由一侧流入,另外一侧流出;或者将生物质沼气池2整体悬挂布置,不设置承重墙1;
在沼气池2的中轴处安装电动式搅拌机8,对沼气池2中的物料进行搅拌,避免物料的受热不均;
锅炉排烟经烟气通道入口调节阀9引入烟气通道3,所述的烟气通道3用水泥混沙子建造,表面粗糙,从而有利于除尘;所述的烟气通道3的左右两侧顶端各设置一支吹灰枪4,所述的吹灰枪4能够360度自由旋转;烟气通道3的底部设置有除灰口7;利用所述的吹灰枪4定期对烟气通道3的壁面和沼气池2的壁面上的积灰进行吹灰,吹下来的积灰从所述的除灰口7清理出来,清理出来的灰可做为制造水泥、砖等建筑材料的原料;在烟气通道3的尾部布置有引风机5,为锅炉排烟流动提供牵引动力,锅炉排烟经过引风机5后进入锅炉烟囱6排入大气;
在烟气通道3的入口处布置有烟气通道入口调节阀9,在烟气通道3的出口处布置有烟气通道出口调节阀10,通过控制所述的烟气通道入口调节阀9和烟气通道出口调节阀10的开度来控制引入烟气通道的锅炉排烟量,使沼气池内的温度稳定在50~65℃的生产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华北电力大学;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07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