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胶件振动熔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60312.4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6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三轮健二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井上建上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06 | 分类号: | B29C65/0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胶 振动 熔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胶件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胶件振动熔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代步工具的汽车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多元化。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人们越来越注重汽车的内饰设计,因为汽车的外观是给别人看的,而真正让人享受的还是汽车的内部结构。从造型设计角度来讲,在整车设计中,内饰设计所占比率约一半以上。因为相对于外形而言,内饰设计所涉及的组成部分相对繁多。汽车内饰产品,近年来大受汽车行业的欢迎,很多爱车人士也乐此不彼的追求爱车的装饰,相对以此相产生的汽车内饰用品更是品类繁多。
汽车内饰主要是指汽车内部改装所用到的汽车产品,涉及到汽车内部的方方面面,比如汽车置物箱、汽车手套箱、汽车仪表盘、汽车地垫、汽车扰流板等等都是汽车内饰产品。
在目前汽车内饰件的生产过程中,大多数都是采用塑胶件成型而成。而在目前的生产工艺中,对塑胶件的成型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热板熔接,其能力来源于发热板,对整个产品进行加热,由于塑胶件的熔点较低,极易发生变形;二是超声波熔接,虽然可以克服变形的现象发生,但通过超声波进行熔接塑胶件只能针对熔接面积较小的产品,极具局限性;三是通过中空吹塑成型,此种方式产生的余料较多,需人工或机器进行切除,浪费生产成本,且通过吹塑成型的产品厚度大,内部的构成件组装困难。上述几种均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极大的限制了汽车内饰产品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塑胶件振动熔接工艺,通过该振动熔接工艺制造的产品内饰件不易变形,对各种面积的产品均可进行振动熔接,不会产生过多余料,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塑胶件振动熔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一)将熔接治具安装于振动设备,所述熔接治具的上下部分分开,所述振动设备包括有振动头,所述熔接治具的上部分与振动头连接,所述振动头可相对熔接治具的上部分左右移动,所述熔接治具的下部分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熔接治具的下部分可相对熔接治具的上部分上下移动;
(二)对熔接治具与振动设备进行调试,确保熔接治具与振动设备正确连接;
(三)将需要熔接的塑胶件分别放置于熔接治具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位置上,进行定位安装;
(四)启动振动设备,振动头提供动力,熔接治具的下部分从下往上相对熔接治具的上部分移动,到达设定位置后,振动头沿熔接治具的上部分左右移动,熔接开始;
(五)熔接完成后,待熔接成品冷却后,熔接治具的上部分张开,熔接治具的下部分相对熔接治具的上部分往下移动,复位后,熔接治具的下部分打开,取出熔接成品。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步骤(六),对熔接成品的表面进行涂装处理。
其中,在步骤(三)中,安装于熔接治具上部分的塑胶件与熔接治具上部分的定位基准的距离为0~0.1mm,安装于熔接治具下部分的塑胶件与熔接治具下部分的定位基准的距离为0~0.1mm。
其中,熔接治具的上部分和下部分均安装有吸盘。
其中,熔接治具的上部分和下部分均设置有欠品感应装置,该欠品感应装置与振动设备电连接。
其中,在步骤(四)中,熔接治具的上部分与下部分的振动单点强度大于350N。
作为优选的,所述振动设备为高频振动机。
其中,熔接成品的熔接缝的精度为-0.1~0.1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塑胶件振动熔接工艺,该塑胶件振动熔接工艺利用高频、低频的振动摩擦产生热量,使塑胶件软化,最后冷却固化成型,通过该振动熔接工艺制造的产品内饰件不易变形,熔接成品的质量较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塑胶件振动熔接工艺可对各种面积的产品均可进行振动熔接,不会产生过多余料,避免浪费生产材料,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塑胶件的振动熔接工艺中所使用的振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包括有标记:
1——振动设备 2——振动头
3——熔接治具 4——支撑板
31——上部分 32——下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塑胶件振动熔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井上建上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井上建上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03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张力平衡辊
- 下一篇:物品缠绕装置和一站式自助寄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