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气体点火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8833.6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3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夏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宝玛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Q2/16 | 分类号: | F23Q2/16;F23Q2/28;F23Q2/34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800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气体 点火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一种点火开关,尤其是一种电气气体点火开关,属于电子开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子点火开关主要通过线电压或电池工作产生的高压电火花来点燃可燃气体。电子点火器广泛应用于燃气打火机、燃气灶、燃气热水器的点火开关,汽车,摩托车,甚至导弹、卫星的发射都需要点火开关。目前,电子点火开关主要应用于各种炊具、热水器,现有的电子点火开关往往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开关易损坏,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安全性高,成本低的电子气体点火开关。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电子气体点火开关,包括壳体、盖子、点火压杆、弹簧及置于壳体内的点火弹片、导线,点火压杆通过弹簧安装在壳体上,盖子罩住点火压杆压盖于壳体上,所述点火压杆后侧设有伸出臂,其特征是,所述点火压杆安装在所述壳体前部设置的点火压杆轨道槽内,所述导线分别设置在壳体后部设置的两条导线轨道槽内,壳体在点火压杆轨道槽与导线轨道槽之间左右对称位置分别设有安装所述点火弹片的弹片槽,弹片槽的一端延伸至导线轨道槽上方;所述点火弹片包括主弹片、副弹片,主弹片、副弹片的一端分别安装在弹片槽内,另一端分别置于点火压杆伸出臂的两侧。
所述壳体内在点火弹片与导线接触处分别设有刺破口。
所述点火压杆轨道槽底部设有弹簧导向杆,所述弹簧穿套在弹簧导向杆上,点火压杆通过弹簧设置在弹簧导向杆上方。
本发明在安装时,将两个点火弹片分别安装在壳体的弹片槽内,导线安装在导线轨道槽内,弹簧穿套在弹簧导向杆上,点火压杆通过弹簧安装在壳体上,最后将盖子压盖于装有点火压杆的壳体上并使点火压杆固定,盖子与点火压杆通过卡榫、卡槽卡合连接,同时壳体与盖子通过卡扣、卡孔配合卡接固定,盖子上设有安装点火压杆的插孔,刺破口同时将导线、点火弹片刺破导通,主、副弹片的一端设置在点火压杆的伸出臂的两侧,伸出臂阻碍了主、副弹片的导通。本发明在点动时,直接下压点火压杆,点火压杆的伸出臂同时下降,从而放开对主、副弹片的阻碍,使得主弹片由于回弹的原理与副弹片紧密接触形成导通,即可点燃气体。无需点动时,松开点火压杆,点火压杆在弹簧弹力作用下自动复位,使点火压杆回升,从而伸出臂也上升,并将主、副弹片再次隔开。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简易,更能保证点火弹片不变形,使用寿命高,安全性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壳体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立体图;
图5为图3的俯视图;
图6为图3的左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壳体装有导线、点火弹片、弹簧、刺破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左视图;
图9为本发明未点火状态下图1中A-A向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点火状态下图1中A-A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盖子、2点火压杆、3弹簧、4主弹片、5副弹片、6导线、7壳体、8伸出臂、9点火压杆轨道槽、10弹簧导向杆、11弹片槽、12导线轨道槽、13刺破口。
具体实施方式
电子气体点火开关,包括壳体7、盖子1、点火压杆2、弹簧3、点火弹片、导线6。壳体前部设有安装点火压杆的点火压杆轨道槽9,点火压杆置于点火压杆轨道槽内,壳体后部设有两条安装导线的导线轨道槽12,导线置于导线轨道槽内,壳体在点火压杆轨道槽与导线轨道槽之间左右对称位置分别设有安装点火弹片的弹片槽11,弹片槽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导线轨道槽上方。
点火压杆后侧设有伸出臂8,点火弹片包括主弹片4、副弹片5,主弹片4、副弹片5的一端分别安装在弹片槽内,另一端分别置于点火压杆伸出臂的两侧。壳体内在点火弹片与导线接触处分别设有刺破口13。点火压杆轨道槽底部设有弹簧导向杆10,弹簧穿套在弹簧导向杆上,点火压杆通过弹簧设置在弹簧导向杆上方。点火压杆通过弹簧安装在壳体上,盖子罩住点火压杆压盖于壳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宝玛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宝玛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88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整度检测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车内氧含量智能监测控制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