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5-氨基乙酰丙酸盐酸盐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8350.6 | 申请日: | 201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7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胡勇;张鲁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南京大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229/22 | 分类号: | C07C229/22;C07C227/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基 乙酰 丙酸 盐酸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5-氨基乙酰丙酸盐酸盐的合成方法,其可用于动物、植物、医药以及微生物等领域。
背景技术
5-氨基乙酰丙酸盐酸盐(5-aminolevulinic acid,ALA)是生物体内合成血红素、叶绿素等不可缺少的前体,在农药和医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途。在农业上,ALA不仅可以作为可生物降解的绿色杀虫剂、除草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起到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增强抗逆性的作用,而且还能够起到增强植物的耐盐性与耐热性。在医药方面,ALA应用广泛,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痤疮、类风湿关节炎、皮肤病等的治疗,还作为新一代光动力学药物应用于脑瘤、皮肤癌等疾病的治疗和诊断。
目前合成5-氨基乙酰丙酸盐酸盐的方法有多种,但是其合成却颇具难度,尤其是可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工艺。主要的合成方法可以归纳为:
1.以乙酰丙酸为原料,经溴代,邻苯二甲酰亚胺化,水解得到产物[Akad Nank SSSR Ser Khim,1987,18,1796.]。此方法收率较低,液溴污染严重,很难实现工业化生产。
2.以丁二酸单甲酯为原料,经缩合、亚硝化、还原和水解后得到产物[Synthesis1999,4,568.]。尽管原料易得,但是反应条件苛刻,产率较低,因此成本也不会太低。
3.以琥珀酸酐为原料,经硝基甲烷开环,还原硝基得到产物[JP 09316041]。反应步骤简单,但是硝基甲烷的毒性较大,不利于实现工业化大生产。
4.以甘氨酸为原料,经邻苯二甲酸酐酰化,氯代,加成,水解得到产物[Tetrahedron Lett 1997,38,739.]。总产率达到93%,但是该反应用到的三苯基氯化钯价格昂贵,同样不适于工业化大生产。
5.以溴代乙酰乙酸乙酯,经与1,3-二噁烷-4,6-二酮在甲醇钠取代,去保护,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得到产物[CN 101462974]。该反应路线反应产率较低,且溴代乙酰乙酸乙酯由于环境污染难于大量生产。
6.以四氢糠胺为原料,经邻苯二甲酸酐保护,氧化,水解得到产物[Agric Biol Chem1991,55,1687.]。产率较低且使用贵金属钌价格昂贵,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7.以5-羟甲基-2-糠醛为原料,经缩合,光氧化,还原和水解得到产物[DE 4228084]。反应中用到光化学反应条件苛刻,难于实现产业化。
8.以2-羟基吡啶为原料,经氧化,催化加氢还原,水解得到产物[Archiv der Pharmazie 1984,317,304.]。总收率仅为12%,难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5-氨基乙酰丙酸盐酸盐(ALA)的合成方法,以解决目前现有技术中难于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缺陷。解决目前ALA生产工艺中路线冗长,污染严重,价格昂贵,毒性大以及反应条件苛刻等问题。本发明不尽克服一些现有的技术路线缺陷,可不使用重金属和毒性大的试剂,通过重结晶即可得到纯品,收率更高且操作简单,适于大规模生产ALA的合成工艺。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5-氨基乙酰丙酸盐酸盐的制备方法,
(1)以硝基乙酸酯I在强碱性条件下,在有机溶剂中与丁二酸酐II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得到5-酯基-5-硝基-4-氧-戊酸III,其中R为甲基或乙基。
所述的强碱性条件所有的碱为叔丁醇钾,叔丁醇钠,二异丙基氨基锂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二甲亚砜,四氢呋喃,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反应物的投料比为硝基乙酸酯I∶强碱∶丁二酸酐II=1mol∶2~2.2mol∶1mol。
(2)5-酯基-5-硝基-4-氧-戊酸III在溶剂中通过还原剂还原得到5-酯基-5-氨基-4-氧-戊酸IV,其中R为甲基或乙基。
所述的溶剂为乙酸,丙酸,盐酸中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还原剂为锌粉,铁粉,钯/碳-氢气中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反应物的投料比为锌粉(或铁粉):5-酯基-5-硝基-4-氧-戊酸III=6~8mol∶1mol。
(3)5-酯基-5-氨基-4-氧-戊酸IV通过水解反应得到化合物5-氨基乙酰丙酸盐酸盐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南京大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南通南京大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83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