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带螺旋上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7935.6 | 申请日: | 201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3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洪建坤;童小炎;万天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双林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23/00 | 分类号: | B29D2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李久林 |
地址: | 31321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带缠绕管的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带螺旋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钢带螺旋上料机构生产工艺比较落后,主要为了使钢带、外PE层及内PE层三者熔合一体,采用钢带预绕数圈后,然后通过限位、夹紧后三者熔合一体;三者熔合不好之处切除,然后延续生产。其不足之处:一是效率低,二是操作性差,三是管子不合格率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带螺旋上料机构,既能使钢带、外PE层及内PE层三者很好熔合,又能避免钢带需绕很多圈才能熔合,同时提高生产管子效率,降低成本,操作性强。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钢带螺旋上料机构,包括龙门机架,龙门机架一侧安装挤出主机,龙门机架上水平滑动设置有左右移动板,该左右移动板由电机驱动左右移动,该左右移动板上螺纹连接有丝杆,丝杆下端固定移动支架,移动支架上安装有用于对内PE层加温的电热吹风组件、用于限制钢带螺旋外径的限位轮组件、用于张紧钢带螺旋的张力夹紧组件、用于将外PE层和钢带压合在内PE层上的压料组件、用于对钢带加热使内外PE层与钢带三者熔合的高频感应加热组件、用于对做好的钢带缠绕管进行冷却的冷却吹风组件、用于切除钢带缠绕管的插口不平整尾部和压实壁厚的插口压紧组件,所述挤出主机的挤出流道出料口延伸至移动支架。
作为优选,所述挤出主机滑动设置在导轨上并由电机驱动移动;所述挤出流道采用分段式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电热吹风组件包括固定在移动支架上的发热器,发热器上装有吹风管,吹风管的出风口装有吹风嘴。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轮组件包括位于钢带螺旋下方的左右两根限位杆及安装在限位杆下端的限位轮。
作为优选,所述张力夹紧组件包括夹紧钢带内侧的下模块和夹紧钢带外侧的上模块,下模块固定在旋转板上,上模块安装在一气缸顶出端,该气缸固定在旋转板上,旋转板与移动支架铰接并通过可调锁紧结构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压料组件包括通过安装在移动支架上的外PE层接缝压轮和定位压轮。
作为优选,所述高频感应加热组件包括固定在移动支架上的高频主机,高频主机连接感应加热铜线圈。
作为优选,所述插口压紧组件包括安装在移动支架上的切刀和压轮。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具有下述优点:一是确保钢带、外PE层及内PE层三者很好熔合一体;二是钢带预绕圈减少,减少生产工艺流程;三是操作轻松、方便、快捷、安全;四是能适应外径不用大小管子;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操作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其中,1.挤出主机,用于提供外PE层带料;
2.挤出流道,为外PE层带料的流出通道,通过上下调节是能适应不同规格管子;
3.主机移动驱动电机,主要是纠正外PE层带料跑偏;
4.限位轮组件,用于给钢带螺旋限位防止钢带螺旋直径无限放大。
5.压料组件,用于使外PE层带与钢带包覆完好,有助于外PE层与钢带熔合良好,其中,定位压轮用于给钢带进入张力压紧机构导向。
6.移动支架,用于支承安装各组件。
7.张力夹紧组件,用于使钢带螺旋夹紧内PE层带。
8.插口压紧组件,用于切除管子尾部多余的带料,压实壁厚。
9.冷却吹风组件,用于给刚缠绕好的管子快速冷却,防止变形。
10.左右移动板,与丝杆、驱动电机等构成上下左右移动组件,用于调节移动支架与模具中心的相对位置,适应多规格管子。
11.冷却风机,为冷却吹风组件提供风源。
12.电热吹风组件,用于给缠绕好的内PE层加热,防止低于熔合温度。
13.钢带,经由钢带成型机整形后送入。
14.龙门机架,用于架设移动支架。
15.接水装置,用于给管子冷却,缩短管子生产周期。
16.高频感应加热器组件,用于加热钢带给三者完全熔合创造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双林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双林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79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工鱼礁式垂直锚
- 下一篇:粉料自动化计量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