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井流量调节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356850.6 | 申请日: | 2012-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2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新达阀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43/12 | 分类号: | E21B43/12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戴中生 |
| 地址: | 3623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井 流量 调节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器,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油井作业中的油井流量调节器。
背景技术
在试油、热采、采油生产等油井作业中通常需要井口输油管处安装一油嘴,通过油嘴的出油孔来对油井压力进行泄压控制和油井放喷液量进行控制,为了达到更佳的油井产量,合理的控制油井压力和放喷液量,采油人员通常采用不同出油孔孔径的油嘴才能实现这一目的;这样,采油人员需在井口输油管处经常更换不同出油孔孔径的油嘴来得不同孔径的放喷泄压孔。然而,油嘴的更换,不仅增加了采油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在更换过程中还需要对生产油井进行关井操作,影响了油井生产时率。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现有上述缺陷进行深入研究,遂于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井流量调节器,其无需停止作业和更换操作即可得到不同孔径的放喷泄压孔,大大降低了采油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油井生产时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油井流量调节器,包括壳体和阀杆,上述壳体内开设有过液通道和供上述阀杆安装的安装腔室,上述安装腔室与上述阀杆纵向所在的轴线相平行,上述过液通道与上述阀杆纵向所在的轴线相垂直,且上述过液通道与上述安装腔室呈相连通的十字形结构,上述阀杆以可上下移动的方式活动立设于上述安装腔室内,且上述阀杆的上端伸出上述安装腔室外,上述阀杆的上端设有控制上述阀杆上下移动的控制装置,上述阀杆的下端设有贯穿上述过液通道的,并密封上述过渡通道的调节板,上述调节板上设有若干个孔径均不相同的,并与上述过渡通道相通的放喷泄压孔,各上述放喷泄压孔沿上述阀杆的纵向方向间隔分布。
上述控制装置包括锁紧螺母和操作手轮,上述锁紧螺母套设于上述阀杆的上端外,并与上述壳体固定连接,且上述阀杆的上端外侧壁上设有与上述锁紧螺母相配合的外螺纹,上述阀杆的上端端部伸出上述锁紧螺母外,上述操作手轮固定在上述阀杆的上端端部处。
上述阀杆与上述锁紧螺母之间通过设于上述锁紧螺母内的密封结构进行密封。
上述密封结构为填料密封。
上述调节板为陶瓷板。
上述过液通道内安装有套设于上述调节板外的调节板导向座,上述调节板导向座为陶瓷座。
上述壳体上锁固有向上述阀杆的上端方向延伸的指示板,上述指标板位于上述阀杆的上端处设有条形指示孔,上述指示板位于上述条形指示孔处设有与各上述放喷泄压孔之间的间距相对应设置的刻度,上述阀杆的上端外套固有固定套,上述固定套上设有伸入上述条形指示孔内的指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一种油井流量调节器,使用时,通过控制装置使阀杆向上下移动,阀杆的上下移动带动调节板上下移动,调节板的上下移动可实现调节板可封堵过渡通道,全导通过渡通道,或孔径均不相同的各放喷泄压孔分别与过渡通道相连通的调节,则在采油过程中不用停止作业和更换操作即可得到不同孔径的放喷泄压孔,提高了油井生产时率,降低了采油人员的劳动强度,并可封堵或全导通过渡通道的功能,使油井流量调节器具有阀门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剖示图。
图中:
壳体 1 过渡通道 11
安装腔室 12 阀杆 2
锁紧螺母 3 缩径部 31
操作手轮 4 密封结构 5
调节板 6 放喷泄压孔 61
调节板导向座 7 指示板 8
条形指示孔 81 刻度 82
固定套 9 指针 91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新达阀门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新达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68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