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再生的渗透反应格栅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56712.8 | 申请日: | 201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3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廖立兵;吕国诚;吴丽梅;石书柳;张秀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渗透 反应 格栅 | ||
1.一种有效去除腐殖酸且可以原位再生的渗透反应格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一、以凹凸棒和颗粒活性炭等廉价矿物以一定比例混合,然后装入特定的玻璃柱中,制成反应墙;二、向步骤一的玻璃柱中插入导线,接入电源,形成闭合回路,得到渗透反应格栅;三、向步骤二得到的渗透反应格栅中通入一定浓度的腐殖酸溶液,测动态流动下的腐殖酸溶液浓度的变化;四、待吸附饱和后,打开电源开关,通电5~30min,即得到再生的渗透反应格栅。五、重复步骤三和四,得到可以循环使用的可以有效去除地下水中腐殖酸的可再生的渗透反应格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腐殖酸且可以原位再生的渗透反应格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活性炭和凹凸棒以两端活性炭、中间凹凸棒的结构形式装入玻璃柱中,且比例为1∶1∶1~1∶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腐殖酸且可以原位再生的渗透反应格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腐殖酸溶液的流速为1.2~6mL/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腐殖酸且可以原位再生的渗透反应格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打开电源,通电电压为10~50V,电流为5~10A,通电时间为5~30min。
5.上述类似结构可电化学再生格栅的设计思路都属本专利范筹,都应受到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671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