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方格星虫人工亲体选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6704.3 | 申请日: | 201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5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邹杰;杨家林;童万平;张琴;王志成;文雪;童潼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6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格 人工 选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方格星虫人工亲体选育方法,主要适用于中国南方沿海裸体方格星虫亲体选育和良种选育,属于水产学海洋动物的繁育与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又名裸体方格星虫,俗称沙虫,隶属星虫动物门、方格星虫属,为暖水性世界广布种,广泛分布于三表径流较丰富的沙质或沙泥质滩涂,于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沿海均有分布。该品种食物链级次低,抗逆性强无长距离洄游迁移现象,养殖无需投饵,非常适合于大面积人工养殖,仅广西地区可养面积达15.3万亩以上。随着方格星虫养殖业的逐步展开,广西、广东乃至福建等省份的沿海群众都很渴望发展方格星虫人工增养殖,但天然苗种随着自然资源的过度采捕而变得十分匮乏,同时方格星虫人工育苗技术难度较大,在经过长期的育苗攻关努力于近年实现规模化人工育苗,但幼体存活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就目前国内量产育苗结果来看,方格星虫海球幼体最高变态率不超过22%,方格星虫繁殖盛期时间短,育苗不稳定。在我们对方格星虫长期规模化人工育苗试验过程中,发现方格星虫亲体的优劣与来源根本上决定人工育苗的成败与产量。据此,从2007年开始每年针对方格星虫亲体方面进行选育,每年对选育成熟的亲体进行自然产卵育苗工作,育苗实现海球幼体最高变态存活率为99.4%,最低13.7%,平均48.3%,变态后单位面积幼体培育密度最高可达35000条/平方米,平均约15000条/平方米,极大的改善了方格星虫规模化人工育苗,同时选育生产的苗种人工滩涂养殖生长速度比天然苗种快。经过检索,方格星虫亲体方面的研究,仅见于我们对亲体催产培育方面的研究,在亲体选育方面国内外未见相关技术的披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方格星虫人工亲体选育方法,通过对方格星虫亲体初选优和产卵培育、人工苗种的初步选育,为方格星虫规模化人工育苗提供稳定的亲体来源,进而供应大量优质的方格星虫幼体,为方格星虫人工增养殖提供批量和优质的人工苗种。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方格星虫人工亲体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亲体的初选优:首先进行产卵池建设,选择的产卵池底面积10-20m2,水深0.8-1.2m,池底一半铺设5-10cm厚的沙,以粗沙为主,粒径0.5-3mm;然后选择每年6月中旬至8月上旬进行初选优,挑选时可将当日采挖的备选沙虫集中堆放,分出雌雄虫,雄雌虫挑选比为1∶1.5-2.2,选好后以沙滤海水冲洗,然后采用3-5mg/L的青霉素钠海水浸泡5分钟进行消毒,后投放于产卵池,亲体投放在铺沙的位置时,1分钟不潜沙者淘汰;
(2)自然产卵培育:亲体在产卵池中培育,单池培育亲体5-10kg,单体重>18g,培育条件是光照强度<2500Lux,日换水100%,饵料主要为底栖硅藻,螺旋藻粉和虾片,单池底栖硅藻投喂量为1-3×107cell,螺旋藻粉和虾片投喂量2-5g,模仿潮汐,日排干水维持1h,然后注水深1-1.2m,待其自然产卵、排精,体外受精,减少其它人为光照、温差或阴干刺激,防止排精过多和产出不成熟的卵子;
(3)担轮幼虫选优:亲体产卵受精后20-24h采用虹吸法收集受精卵,选优的方式为收集产卵池距底部20cm以上的单轮幼虫,采用170目网袋进行担轮幼虫个体大小的等级选优,留取网袋内的较大的担轮幼体,后投入底面积10-20m2,池深1-1.2m的育苗池进行孵化和培育;
(4)幼体培育与选优:初孵海球幼体培育时间8-10天,8-10天发生下沉现象倒苗至沙池,幼体培育水温保持26-32℃,在幼体培育的1-4天,培育密度为1个/10ml,4-10天培育密度1个/20ml,日换水量60%-80%,3-4天倒池一次,1-5天投喂金藻、绿色巴夫藻及角毛藻,投喂量1×104cell/ml,5-10天投喂角毛藻、扁藻及卵形藻,投喂量每种饵料1-3×104cell/ml,日投饵1次,光照强度低于3000Lux,以防饵料自行生长过浓,4天后采用150目网袋换水集苗时进行个体大小的等级选优,直接滤过小个体或发育不良个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67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