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坡式生态堤岸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356597.4 | 申请日: | 2012-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9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 发明(设计)人: | 金丹越;白献宇;金相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丹越;北京锡兰石环境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金相灿 |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A01G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12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堤岸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河流环境治理技术,更具体说是一种坡式生态堤岸。
(二)背景技术:
河流的堤岸是水陆交错的过渡地带,具有显著的边缘效应。自然状态下的堤岸往往物种丰富、生产力高,具有活跃的物质、养分和能量的流动。在河流的治理上,从安全性角度考虑,强调泻洪、排涝、航运等功能,经常会将河道挖深、拓宽、修直、河堤硬质化,但是会导致深槽、浅滩、沙洲和河漫滩的消失,破坏河岸与河床之间水文和生态上的联系,河堤与河底不生长植被,河流堤岸的过滤河岸地表径流,净化水质,减少河道沉积物的功能大大降低。同时,河岸生物的多样性也降低。由于河岸硬化割裂了土壤与水体的关系,使水系与土地及其生物环境相分离,许多动植物无法生存,破环了自然河流的生物链,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硬质堤岸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环境和生态的问题。
从水质净化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更期望河道蜿蜒曲折、自然跌水、河堤植被丰富。在当今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如何将水利安全与河流生态功能有效结合,是河道堤岸设计中人们更关注的问题。
完全没有防护功能的天然河道是不能满足要求的。许多从事河流治理、生态保护的专业人员已经在同时具有河流防护功能和河道生态系统的生态堤岸的研究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实践工作,主要集中在堤岸的防护材料、防护结构及各种构件的研究和创新,本发明是针对坡式堤岸进行生态构建的方法,是一种具有结构稳定、净化水质、具有一定生态功能同时美化环境的河流堤岸形式。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安全、同时具有净化河流水质和构建河堤生态系统的坡式生态堤岸。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该坡式生态堤岸是在原有的稳定结构坡面5的基础上依次布置土工布反滤层3、多孔混凝土护坡、植物种植槽护脚、湿生植物而形成。
其中稳定结构坡面5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状土,坡比<1∶1。
其中土工布反滤层3为一层透水性无纺土工布,位于稳定结构坡面与多孔混凝土护坡之间。
其中多孔混凝土护坡为采用多孔混凝土材料制作的单层球状组合体铺设形成,多孔混凝土的孔隙率为15%,多孔混凝土球4的圆心为孔洞,焊接十字交叉形状的钢筋7,四个多孔混凝土球为一个施工组合单元,使多孔混凝土护坡为一整体,保证结构的稳定;堤顶的多孔混凝土球与河堤外侧连接处设置多孔混凝土挡墙2,挡墙的宽度20cm,高度为30cm。
其中植物种植槽护脚是在坡脚与河底连接部位设置,内部填充袋装土9,高度为30cm,袋装土的两侧沿河道延长方向加固松木桩8,设置间距为50cm,直径不小于15cm,插入河底土壤深度不小于50cm,松木桩顶高度与袋装土顶高度相同。
其中湿生植物为在多孔混凝土护坡和植物种植槽中种植的植物,其中多孔混凝土护坡植物6为撒播草籽或草花籽,植物种植槽中种植挺水植物10,挺水植物选择自芦苇、香蒲、水葱、千屈菜、菖蒲。
该坡式生态堤岸结构稳定安全、同时具有净化河流水质和构建河堤生态系统的功能。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坡式生态堤岸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河堤外侧,2为多孔混凝土挡墙,3为土工布反滤层,4为多孔混凝土球,5为稳定结构的坡面,6为护坡植物,7为多孔混凝土球之间连接钢筋,8为加固松木桩,9为袋装土,10为植物种植槽中的挺水植物,11为河道常水位线。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一种坡式生态堤岸,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清晰的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坡式生态堤岸是在原有的稳定结构坡面5的基础上依次布置土工布反滤层3、多孔混凝土护坡、植物种植槽护脚、湿生植物而形成。其中,稳定结构坡面5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状土,坡比<1∶1;土工布反滤层3为一层透水性无纺土工布,位于稳定结构坡面与多孔混凝土护坡之间;多孔混凝土护坡为采用多孔混凝土材料制作的单层球状组合体铺设形成,多孔混凝土的孔隙率为15%,多孔混凝土球4的圆心为孔洞,焊接十字交叉形状的钢筋7,四个多孔混凝土球为一个施工组合单元,使多孔混凝土护坡为一整体,保证结构的稳定;堤顶的多孔混凝土球与河堤外侧连接处设置多孔混凝土挡墙2,挡墙的宽度20cm,高度为30cm;植物种植槽护脚是在坡脚与河底连接部位设置,内部填充袋装土9,高度为30cm,袋装土的两侧沿河道延长方向加固松木桩8,设置间距为50cm,直径不小于15cm,插入河底土壤深度不小于50cm,松木桩顶高度与袋装土顶高度相同;湿生植物为在多孔混凝土护坡和植物种植槽中种植植物,其中多孔混凝土护坡植物6为撒播草籽或草花籽,植物种植槽中种植挺水植物10,挺水植物选择自芦苇、香蒲、水葱、千屈菜、菖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丹越;北京锡兰石环境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金相灿,未经金丹越;北京锡兰石环境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金相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65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