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涡轮牙钻机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4925.7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49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霞;张卫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泽正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C1/08 | 分类号: | A61C1/08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李想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农***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涡轮 牙钻 机头 | ||
一种牙钻机头由机头壳、风轮和轴承组成,风轮包括风轮轴和风轮叶片,风轮轴和风轮叶片为一体结构。且在机头壳和风轮之间设置橡胶件,自然状态下橡胶件与机头壳和风轮同时接触,工作状态下橡胶件与机头壳和风轮之一分离。本发明由于减小了按压面积,同时在橡胶层与机头盖之间设置腔体,使得牙齿不容易触碰按压部分,偶尔触碰按压部分,由于设置腔体,也不能触碰制动盘,避免了影响转速;环形槽内设置橡胶环,既防回吸又自动调节动平衡,一举两得,降低了成本。在风轮轴内设动平衡体,保持牙钻原有尺寸大小,设花键孔,花键孔内间隙配合花键,花键伸出风轮轴端部固定动平衡盘,这种结构调节动平衡的量大,即使风轮不平衡的量比较大,也能够自动调节,减少了高精度加工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齿科使用的主要磨削工具——牙钻,尤其指涡轮牙钻的机头。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作为牙科用的空气式切削装置的机头,在其顶端备有头部,在该头部内装有必要的切削工具的部件,包括切削工具的转子轴、支持回转轴的两个轴承、及配置在两个轴承部之间的叶轮,使从配置在机头的手柄部内的给气路供给的高压空气冲击叶轮使切削工具回转。现有的一次性牙钻的风轮轴和叶片都是整体注塑件,如专利号200520045733.3的发明专利,其风轮轴与车针是通过三瓣簧配合,申请号200910001394.1的发明专利申请,其风轮轴的车针孔设置为花键形状,通过塑料的弹力夹紧车针杆,另外该专利设置阻风原片,增大转动惯量,其它的一次性牙钻还选择车针孔与车针杆过盈配合等,这些结构,装卸车针必须借助专用工具,非常麻烦,申请号201020542727.X发明专利,虽然也是按压牙钻,具体为风轮轴内设锲形夹头,由锲形夹头夹持车针,锲形夹头的连接杆伸出风轮轴并固定挡板,连接杆外周的风轮轴端与挡板之间设置碟簧,碟簧提供夹持力。上述几种一次性牙钻都没有进入实用阶段,原因为,对于风轮轴与车针为过盈配合一次性牙钻,全国有几家生产,但是,我国模具的精度一般为0.04-0.06mm,注塑的部件精度就更差,在每分钟30万转的环境下,由于精度差产生不平衡,引起振动,产生噪音,不符合标准,就没有实际使用;上述两种按压装卸车针的牙钻,结构更复杂,旋转时不平衡更大,噪音更大。再者,目前金属的多次使用的牙钻,价格直接依赖于加工精度,最大价格差达到百倍。再者,由于机头伸入口腔中,当高压空气停止供给时,叶轮随惯性继续高速旋转,就在机头内产生负压,将外部的污物吸入机头供气通路,目前出现了一些防回吸手机,但是都是在车针插入部位防止回吸,由于该部位空间非常小,所使用的部件都非常精密,相应就增加了成本。本人申请的申请号为201110324919.2的防回吸牙钻机头,由于机头盖是橡胶,使用时牙齿可以碰到橡胶机头盖进而使橡胶机头盖触碰机芯而影响转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一是为了解决防回吸牙钻机头的橡胶机头盖触碰牙齿而影响转速,提供一种即便按压盖触碰牙齿也不影响转速的防回吸牙钻机头;二是解决现有牙钻机头的机芯高速旋转时的动平衡问题,三是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牙钻机头,由机头壳、风轮和轴承组成,风轮包括风轮轴和风轮叶片,风轮轴和风轮叶片为一体结构。
机头壳和风轮之间设置橡胶件,自然状态下所述橡胶件与机头壳和风轮同时接触,工作状态下所述橡胶件与机头壳和风轮之一分离。
所述的橡胶件是指:机头壳的机头盖的内侧固定橡胶层,所述橡胶层与机头盖形成空腔。
所述机头盖设通孔,通孔与所述橡胶层和机头盖形成空腔联通。
所述风轮轴端部设制动盘,自然状态下所述橡胶层与制动盘接触,工作状态下所述橡胶层与制动盘分离。
所述风轮轴端部设制动盘,制动盘上设环状槽,环状槽内设置橡胶环,橡胶环自然状态下与机头盖接触,工作状态下橡胶环受离心力进入槽内与机头盖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泽正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泽正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49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