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反渗透循环式化学空调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53123.4 | 申请日: | 201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1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童志伟;梁锦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反渗透 循环 化学 空调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空调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太阳能和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太阳能反渗透循环式化学空调机。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大部分是机械压缩式空调机,无论怎么变化,耗电量和高成本依然居高不下,这无疑给小型用户带来负担。现有太阳能吸收式空调虽然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是只局限于大型公司,酒店或商场,而初期成本投资和小型化依然困扰着小型空调用户。近来提出的基于太阳能利用和化学物质溶解热制冷,让化学固体物质在溶解-蒸发室内溶解,利用太阳能蒸发出溶液中的水形成化学固体物质,再使化学固体物质在蒸发室内溶于水,让冷却水循环,从而构成制冷循环,但是它在制冷过程中会蒸发大量水分,造成浪费,并且直接高温加热化学物质,很容易改变化学物质性能,影响后续化学反应,而且在冷却水循环过程中,容易散失冷量,影响制冷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空调技术高能耗和高成本的不足,提供一种太阳能反渗透循环式化学空调机,利用化学固体物质溶解效应制冷制热,并利用太阳能和反渗透膜组件将溶解的溶液析出晶体循环用于制冷制热。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太阳能反渗透循环式化学空调机,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蒸汽增压泵装置,反渗透膜组件,水箱,G1阀门,G2阀门,G3阀门,F1阀门,F2阀门,气动马达组件,第一小发生器,A1阀门,A2阀门,A3阀门,第二小发生器,B1阀门,B2阀门,B3阀门,第三小发生器,C1阀门,C2阀门,C3阀门,第四小发生器,D1阀门,D2阀门,D3阀门,第五发生器,E1阀门;太阳能集热器,蒸汽增压泵装置,反渗透膜组件,水箱,气动马达组件固定在室外的墙面上,太阳能集热器固定在最上面的向阳处,下面依次是蒸汽增压泵装置,反渗透膜组件和水箱,反渗透膜组件略高于水箱,水箱高于气动马达组件;水平布置的第一小发生器,第二小发生器,第三小发生器,第四小发生器、第五发生器设置于室内,各发生器水平位置低于气动马达组件;进水管与太阳能集热器和水箱的进口相连,太阳能集热器的出口与蒸汽增压泵装置连接,蒸汽增压泵装置与气动马达组件相连;
室外的水箱包括三个出水管道,第一出水管道依次通过G1阀门、A2阀门与第一小发生器的进水口相连,并依次通过G1阀门、C2阀门与第三小发生器的进水口相连;第二出水管道依次通过G2阀门、B2阀门与第二小发生器的进水口相连,并依次通过G2阀门、D2阀门与第四小发生器的进水口相连;第三出水管道通过G3阀门与第五发生器的进水口相连;
室内的第一小发生器、第二小发生器、第三小发生器、第四小发生器和第五发生器的出口管道分别通过A1阀门、B1阀门、C1阀门、D1阀门、E1阀门与室外的气动马达组件连接,气动马达组件与反渗透膜组件的进口相连;
室外的反渗透膜组件的出淡水管道与水箱相连,反渗透膜组件包括两个出浓溶液管道,第一出浓溶液管道依次通过F1阀门和A3阀门与第一小发生器的进溶液口相连,并依次通过F1阀门和B3阀门与第二小发生器的进溶液口相连,并依次通过F1阀门和C3阀门与第三小发生器的进溶液口相连,并依次通过F1阀门和D3阀门与第四小发生器的进溶液口相连;第二出浓溶液管道通过F2阀门与第五发生器的进溶液口相连。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小发生器、第二小发生器、第三小发生器、第四小发生器、第五发生器、气动马达组件、反渗透膜组件以及各管道和各阀门均采用耐腐蚀耐压力材料制成。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小发生器、第二小发生器、第三小发生器、第四小发生器和第五发生器通向气动马达组件的出口分别设有第一过滤网组件、第二过滤网组件、第三过滤网组件、第四过滤网组件和第五过滤网组件。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小发生器、第二小发生器、第三小发生器、第四小发生器和第五发生器的顶部可旋转打开,便于换放化学固体物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小发生器、第二小发生器、第三小发生器、第四小发生器大小一致;所述第五发生器的容积是第一小发生器、第二小发生器、第三小发生器、第四小发生器的两倍。
上述装置设计为一天一循环,以第一天下午16:00时为例作为初始状态,第一小发生器内装有析出的化学固体物质,第二小发生器内装已溶解的化学固体物质,第三小发生器内装有析出的化学固体物质,第四小发生器内装已溶解的化学固体物质,第五发生器内装有析出的化学固体物质,工作过程步骤如下:
(1)16:00-22:00时间段,第二小发生器内溶液借助太阳能为动力析出晶体,同时第一小发生器内化学固体物质溶解形成制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31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