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日志监控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2836.9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2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顾淼;夏帆;张晓龙;符庆明;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日志 监控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日志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日志监控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计算机领域中,通常会对已经处理的操作进行记录,生成处理日志,用于后续能够从记录的处理日志中了解已经进行的操作情况,以及还可以根据记录的处理日志确定相应的后续操作策略。
然而,在现有日志处理技术中,通常只是将生成的日志进行存储,日志管理人员在使用日志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存储的日志进行查询,获取所需日志。
上述方案需要日志管理人员对于存储的日志内容比较熟悉,而且频繁的通过命令筛选的方式进行查询,对于处理资源的消耗较大,且无法及时了解最新生成日志的情况,从而导致对日志管理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日志监控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日志管理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日志监控方法,包括:
实时获取当前生成的指定主题的日志;
采用非监督分类算法,基于指定主题对应的分类模型,对获取的所述日志进行分类;
在监控界面展示所述日志以及所述日志所属的类别。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日志监控系统,包括:日志采集服务器、日志中心服务器、日志分类服务器和日志监控服务器,其中:
所述日志采集服务器,用于实时生成日志,并对生成的日志进行主题划分,以及将划分了主题的日志推送给所述日志中心服务器;
所述日志中心服务器,用于将指定主题的日志发送给所述日志分类服务器;并接收所述日志分类服务器返回的指定主题的日志所属的类别;以及将指定主题的日志以及该日志所属的类别发送给日志监控服务器;
所述日志分类服务器,用于采用非监督分类算法,基于指定主题对应的分类模型,对接收的指定主题的日志进行分类,并将指定主题的日志所属的类别返回给所述日志中心服务器;
所述日志监控服务器,用于在监控界面展示接收的指定主题的日志以及该日志所属的类别。
本发明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日志监控方法中,将生成的日志划分不同的主题,针对指定主题的日志进行实时获取,并采用非监督分类算法,基于该指定主题对应的分类模型,对获取的该日志进行分类,然后在监控界面展示该日志以及该日志所属的类别,供日志管理人员查看,从而实现了对当前生成的日志的实时分类监控,避免了日志管理人员的主动查询,进而提高了对日志管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日志监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日志监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日志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给出提高日志管理效率的实现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日志监控方法及系统,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日志监控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01、实时获取当前生成的指定主题的日志。
步骤102、采用非监督分类算法,基于指定主题对应的分类模型,对获取的该日志进行分类。
步骤103、在监控界面展示该日志以及该日志所属的类别。
下面结合附图,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日志监控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包括如下处理步骤:
步骤201、对当前生成的日志进行主题划分。
本步骤中,对于当前最新生成的日志,将其划分到预先设置的各主题之一中,例如,可以针对处理不同业务应用生成的日志进行主题划分,将属于同一业务应用的日志划分为同一个主题,也可以针对处理不同类型的操作生成的日志进行主题划分,将属于同一类型操作的日志划分为同一个主题。
具体的,可以在生成的日志中添加主题标识,完成对日志的主题划分。
步骤202、实时获取当前生成的指定主题的日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未经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28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