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用电缆无卤阻燃护套料、电缆护套,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2803.4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5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聪;李景烨;李林繁;蒋海青;黄卫兵;张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L53/00 | 分类号: | C08L53/00;C08L51/00;C08L83/04;C08K13/02;C08K3/22;C08K5/5399;C08K5/3492;C08K5/10;C08K5/134;C08K3/38;C08J3/28;C08J3/24;H01B3/4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钟华;余化鹏 |
地址: | 2018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电 缆无卤 阻燃 护套 电缆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核用电缆无卤阻燃护套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合物基材:100份;无机阻燃剂:100-140份;聚磷腈阻燃剂:15-25份;氮系阻燃剂:15-30;复合抗氧剂:4-8份;抗辐照剂:5-15份;加工助剂:6-12份;
其中所述的聚合物基材包括相容剂和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其中,所述的相容剂为辐射接枝马来酸酐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所述的无机阻燃剂包括氢氧化镁;
所述的聚磷腈阻燃剂包括六苯氧基环三磷腈;
所述的氮系阻燃剂包括三聚氰胺氰尿酸盐;
所述的复合抗氧剂包括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
其中,所述的主抗氧剂包括季戊四醇酯和/或β-(3,5-二特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酯;
所述的辅助抗氧剂包括硫酯类抗氧剂;
所述的紫外线吸收剂包括2-(2'-羟基-3',5'-二特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特辛基苯基)苯并三唑和2-(2'-羟基-3',5'-双(a、a-二甲基苄基)苯基)苯并三唑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抗辐照剂包括抗辐照剂A和抗辐照剂B,其中抗辐照剂A为高苯基硅橡胶和/或苯撑硅橡胶;抗辐照剂B为碳化硼和/或氮化硼;
所述的加工助剂包括交联敏化剂和润滑剂;
其中交联敏化剂包括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和/或三烯丙基异三聚氰酸酯,润滑剂包括聚乙烯蜡、硬脂酸锌和硬脂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用电缆无卤阻燃护套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为嵌段共聚;所述的相容剂和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重量份数比为(5-15):(85-95);
较佳的,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中聚合物单元甲基丙烯酸甲酯占共聚物中总聚合物单元的摩尔百分比14%-40%;更佳的,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熔融指数MI为2-6。
3.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核用电缆无卤阻燃护套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聚合物基材还包括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当含有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且相容剂为辐射接枝马来酸酐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时,所述的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重量份数比为(70-95):(5-30);
较佳的所述的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均为嵌段共聚;
较佳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聚合物单元醋酸乙烯酯占共聚物中总聚合物单元的摩尔百分比14%-40%;更佳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熔融指数MI为2-6。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核用电缆无卤阻燃护套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阻燃剂还包括氢氧化铝和/或硼酸锌;较佳的,
当添加氢氧化铝时,所述的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的重量份数比为(60-90):(40-10);
当添加硼酸锌时,所述的氢氧化镁和硼酸锌的重量份数比为(70-95):(30-5);
当同时添加氢氧化铝和硼酸锌时,所述的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和硼酸锌的添加量的重量份数比为(50-100):(5-50):(5-30)。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核用电缆无卤阻燃护套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硫酯类抗氧剂为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和/或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酯;所述的紫外线吸收剂为2-(2'-羟基-3',5'-二特戊基苯基)苯并三唑;
较佳的,所述的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的添加量的重量份数比为1:(1-3):(0.1-0.5)。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核用电缆无卤阻燃护套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联敏化剂的重量份数为1-3份,所述的润滑剂的重量份数为2-5份;
较佳的,所述加工助剂还包括炭黑;所述的炭黑的重量份数为2-4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280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