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及灌溉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2652.2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5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桂玲;王龙志;张海霞;马洪娟;崔鑫;杜栋;宋生辉;丁义康;王伟;吕世军;张会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3/072 | 分类号: | E04F13/072;A01G9/02;A01G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立体 施工 结构 灌溉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及灌溉系统,尤指一种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及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钢筋混凝土建筑不断扩张,人们看到花草等绿色植物的机会却变得越来越少,贴近自然、面对自然的时间越来越少,人们逐渐被混凝土森林包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对所生存的周围环境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世界各国对环境质量日益重视,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为此提高城市绿化面积、构建自然生态系统、降低城市热岛效应、节能降耗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各学科研究的热点,材料学、建筑学领域也在朝着绿色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植生混凝土是一种具有一定强度和连续大孔结构,能使植物在其孔隙中生长,而根系可以深入混凝土基架中的填充土壤层中,源源不断地吸收土壤中养分的环保型功能建筑材料。植生混凝土以其具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长寿命、高强度、利费率高和植物的绿色化、生态化、宜居化相结合的优点得到较快速的发展。但目前的植生混凝土多应用于护岸、护坡工程中,为了扩大植生混凝土使用范围、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大城市绿化比例、降低房屋热耗,发展植生混凝土立体化应用成为重要方向之一,目前还没有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方面的相关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及灌溉系统,实现了一种植物相容性好的混凝土立体施工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安全性高、施工便捷的特点。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一种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包括复数个层叠设置的植生混凝土模块,复数个灌溉管支撑件和复数个开设有出水孔的灌溉管;所述植生混凝土模块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有一凹陷的第一灌溉管槽和第二灌溉管槽,所述植生混凝土模块位于上下相邻灌溉管所构成的空间内,且每一所述灌溉管架设固定于复数个水平设置且一端固定于墙体的所述灌溉管支撑件上;所述植生混凝土模块通过所述灌溉管和所述灌溉管支撑件固定架设于所述墙体外;所述植生混凝土模块内填充有植生材料。
上述植生混凝土模块的上侧、下侧和内侧包裹有水泥保护框;所述第一灌溉管槽处的所述水泥保护框开口连通所述植生混凝土模块;所述第一灌溉管槽与所述第二灌溉管槽的内侧相对外侧形成一配合所述灌溉管支撑件的凹陷。
上述灌溉管支撑件的第一端形成钩体,所述灌溉管支撑件的第二端埋设于所述墙体内;
所述灌溉管的底部形成复数个与所述钩体配合的支撑固定槽;所述灌溉管架设于复数个所述灌溉管支撑件的第一端。
上述植生混凝土模块的孔隙率为16%~36%。
上述植生材料的组分包括:有机质、腐殖质、保水材料、碱度中、缓冲材、长效肥、防雨水冲刷粘结剂和杀虫剂。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植生混凝土立体施工结构的灌溉系统,包括复数个层叠设置于墙体外的植生混凝土模块、复数排穿设于上下相邻所述植生混凝土模块之间的灌溉管、泵送单元、一自动控制单元和一电力单元;所述泵送单元连接于所述灌溉管,;所述电力单元、所述自动控制单元和所述一泵送单元电连接。
还包括一温湿度感应单元,所述温湿度感应单元设置于所述植生混凝土模块内且与所述电力单元电连接。
上述自动控制单元接收所述温湿度感应单元的温湿度信息;并根据预设指令和所述温湿度信息控制所述泵送单元的启动和停止。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26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